一千年前,便有儒家聖人說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但朝代更迭數載,又有多少個為政者可以真正做到“以民為本”?
隨著時間的流逝,就連提出“民本”思想的儒家本身,也逐漸變了味。
數百年前,有儒生進朝為官,提出了“君權神授”的思想。
又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三綱五常,早已經深入人心。
在現在的社會背景下,讀書人若想施展心中抱負,那就只能入朝為官,手中握權,才能讓自己所說的話變得有重量。
但所謂,權利動人心!
當擁有了權力,享受權力所帶來的美女環身,珍饈佳餚,金銀財帛後,又有多少人還記得曾經讀書時候所立下的宏圖大志。
又有多少人,是真的為百姓造福所讀的書?而不是因為那充滿誘惑的權力。
儒劍仙謝宣悠悠地嘆了口氣,看向洛遠的目光也變得稍微柔和了些,他笑著道:
“洛兄弟的想法倒與儒家的‘仁政’思想相符合。”
聞言,洛遠陷入沉默,他側著腦袋,說道:“是……也不是。”
謝宣眉頭微皺,“何出此言?”
“這……”
洛遠臉上浮現出一抹難色。
能說出剛才的那些話,已經算是他絞盡腦汁之後所想出來的。
他說“是也不是”這句話,完全是因為謝宣說他的話與儒家的學說思想相符合,其實並不是,他反駁才說出來的。
然後謝宣問他儒家的“仁政”與紅色的“以人民為中心”有什麼區別,這可屬實難為洛遠了。
就在這時,他看見了自己袖口的一個符文。
符文?!
驀地,他的腦海中閃過一道靈光。
接著,他便說出了一句讓司空長風和謝宣無比震驚的話。
“因為儒家思想本質乃是統治,而我那句話的本質,是為人民服務!”
……
洛遠離開了司空長風的宅院。
在兩人前顯聖了一波後,趁著對方兩人還沒有從內心中掀起的滔天巨浪中走出,就連忙離開了。
不離開幹嘛呢?
最後的那句話,都是他靈光一閃才想起來的。要是司空長風還有謝宣兩個人再追問,那他不就露餡了嗎?
……
走在回蒼山的路上,洛遠凝眸沉思,腦海中仍在回味剛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