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離開炮臺,離開炮臺區域!”
一名傳令兵騎著馬奔到了僅有幾門拿破崙火炮的炮臺上大聲宣佈著命令。
很快,炮臺上計程車兵們就將火炮裝車運走,原地只留下了一些木製的偽裝火炮。
而在距離炮臺幾百米的地方,卻聚集著不少計程車兵與岸防炮。
這是俄勒岡民兵為了應對新明帝國海軍的轟炸而做出的應對之一。
距離港口更遠的地方還被修出了一條厚實的胸牆,更有用削尖的木頭製作而成的拒馬放在了正面。
俄勒岡的民兵們已經徹底放棄了防守港口,前段時間的封鎖讓他們明白光靠著自己是守不住港口的。
現在就算是有了一支帶英的軍隊也讓他們心裡沒底。
不光是波特蘭的港口是這樣,從舊金山到這裡之間的所有城鎮都是如此。
只不過他們跟波特蘭的區別就是,波特蘭的守軍還知道防守而他們沒有。
現在帶英的軍隊還沒有完全的透過俄勒岡抵達新明帝國的邊境,所以沿途的主要城市都會有一些帶英軍隊駐紮。
這些駐紮的軍隊要等到帶英軍隊擊敗了新明帝國之後才會離開,這是防止俄勒岡突然反悔切斷他們的補給線。
此時的華盛頓州剛剛脫離俄勒岡沒有多長時間,所以華盛頓州在帶英軍隊路過的事情上沒有絲毫的話語權。
此時的華盛頓州與俄勒岡地區除了一些主要的城市之外根本就沒有多少人。
站在甲板上,宋合透過望遠鏡看著那些騷亂的波特蘭守軍,拿起對講機吩咐道:
“用艦炮向這些沒有禮貌的傢伙打個招呼。”
說完之後他就重新拿起望遠鏡看向了波特蘭的港口。
宋合這次只是路過波特蘭港口,他的目的地是位於華盛頓州與加拿大交界處的港灣。
那裡有一個自由港口叫做‘維多利亞港’。
所以這次艦隊到達波特蘭港口是因為要補充一些煤炭,而現在俄勒岡的波特蘭港口是除舊金山之外最大西海岸港口了。
因此他才會將補充物資的地點選在了這裡。
物資豐富是一個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觀察一下有沒有帶英的軍艦提前來到了西海岸。
隨著宋合的吩咐,兩艘鐵甲戰艦上的炮窗紛紛被開啟。
一門門經過專門設計的艦炮的炮口,被推出了炮窗,指向了港口的那些防禦設施。
等到艦隊再次接近了一些之後,宋合的望遠鏡卻在岸邊發現了帶英的米字旗。
沿著哥倫比亞河一路行駛到這裡,其實宋合已經基本確認了不能有帶英海軍停在這裡,但現在發現了帶英的國旗,那就更要好好的查一下了。
伴隨著火炮的怒吼,哥倫比亞河兩岸的防禦設施就再一次的遭到了新明帝皇家艦隊的炮擊。
波特蘭這座城市此時還是西北太平洋地區最大的港口,它的地位要在鐵路修到溫哥華之後才會被動搖。
並且波特蘭嚴格來說處於內陸,只有一條哥倫比亞河連線著太平洋,也讓波特蘭成為了港口城市。
而這一路上宋合對於那些沿途的小城小鎮的沒有興趣,那些地方大多都是一些聚居點,打他們宋合都嫌棄浪費炮彈。
首要打擊目標就是兩岸的炮臺,因為它們的造型實在是有些囂張。
生怕別人不知道一樣,在炮臺的位置還立著一座塔樓,上面還點綴著星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