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長,森林中的槍聲就停了下來。
一名國防軍戰士扶著自己的頭盔跑過來向李明啟彙報。
“萬歲爺,剛才林子裡躲著四個土人。被戰士們發現之後,這些人還想騎馬逃跑。”
“戰士們不得不開槍擊斃了他們的馬匹,最後頗是費了番手腳才活捉了三個。只是其中一個速度實在是太快,戰士們一不留神讓他給跑了。”
聽到跑了一個土人,李明啟把剛邁出去的腿收了回來,說道:“去,把你們抓住的俘虜帶過來。”
看到那名國防軍戰士領命而去。李明啟翻身騎上了馬,向著遠離森林的方向走了一段距離。
剛才因為突然響起的槍聲,野牛群們發生了一些騷亂。不過因為他們的數量實在是太多,所以沒有發生四散奔逃的景象。
牛群的頭領只是帶著牛群遠離了森林一段距離,又重新在河邊吃起了草,顯得十分謹慎。
李明啟也是一樣,作為新明帝國的皇帝陛下,他剛才的表現絕對不是慫,而是出於謹慎。
好叭,確實是有點慫。
一個能在五十名國防軍戰士手中逃跑的傢伙。要是一心想要偷襲的話,李明啟還真不敢保證錦衣衛們能不能護住自己。
別看錦衣衛、國防軍的叫著。現在的這些帝國戰士們,可能連現在正和曾剃頭開戰的太平天國普通士兵都不如。
這些剛剛放下鋤頭拿起刀槍的戰士們不缺乏死戰的勇氣,只是因為實在是太菜,所以戰鬥力堪憂。
為了新明帝國的延續、社稷的留存,皇帝陛下不能幹那種立於危牆之下的舉動。
於是當國防軍士兵們押著三個,被綁住雙手串在一起的人走出森林時。就發現萬歲爺的聖駕,離得稍微有億點點遠。
其實也不算太遠,也就一千多米吧。
“萬歲爺,這些就是戰士們抓住的土人。要不是聽不懂他們說的是什麼,我們還以為他們是蒙八旗的人呢。”
負責這隊國防軍的中隊長王川頂著一隻烏青的眼眶和半張臉,向李明啟講解起了剛才的具體情況。
刨除王川嘴裡的諸如戰士們‘略佔下風’,那些土人‘粗通拳腳’之類的修飾詞。
這次新明帝國的一箇中隊、五十名國防軍戰士與印第安四名土人的第一次遭遇戰,新明帝國以微弱的優勢取得了勝利!
參戰的國防軍戰士們中,五人被擊昏、六人扭傷了腳、外加中隊長被打青半張臉。
雙方戰損比為四比一,國防軍四、印第安一。
深吸了口氣,李明啟好半天才擠出了一個僵硬的笑容。
因為王川所帶領的中隊,表現實在是有些不盡人意。所以李明啟連編造雞湯的心思都欠奉。
只是乾巴巴的複製黏貼了後世某獨立團團長的名言:“你們特孃的還真是天才!”
說完不在理會王川,揮了揮手讓他自己回去感受皇帝陛下話中的深意。
從剛開始國防軍戰士來彙報說是抓住了三個土人的時候,李明啟就知道可能是碰到了印第安人。
當然,印第安這個稱呼是歐洲人強加給這些美洲原住民的稱呼。
不論後世的美國怎麼洗,但是印第安這個從印第安人互相打招呼時的發音演變而來的稱呼,在當時的歐洲人眼裡可不是什麼好詞。
就像是它們曾經給華夏人冠以‘東(歐)亞(州)病(幹)夫(爹)’一般,讓人痛恨。
不過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用後世學者王大有的觀點來說:
‘哥倫布耳朵絕對是有問題,他要是不聾的話能聽錯嗎?人家打招呼時的“YINDIAN”發音,明明是‘殷地安陽’,猶言“家鄉好”’。
所以殷人這個稱呼就被李明啟甩到了這些可憐的華夏赫胥氏遺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