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科技生物與生命科學實驗室。
康碩正在緊張的忙碌著,他要做的事兒也很簡單——以細胞為基礎製作混沌晶片,也就是前期所規劃的細胞晶片。
和半導體矽片中幾乎一成不變的虛鍵位置不同,細胞是活動的,而且還有生長、代謝、複製等各種生命行為,難度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
如果是最開的那個時候,直接利用具有生命行為的細胞來做混沌晶片,康碩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功的。
好在現在,混沌科技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發展,各種經過培養和成長的智慧工具已經初具規模,在小混沌通力組織和配合下,康碩小心翼翼的進行著每一步的操作。
……
“真要比運算能力,這玩意簡直弱爆了好吧,可就算比智慧能力,一個細胞再智慧又能智慧到哪裡去呢?”
康碩緊皺著眉頭,單個細胞晶片的製作看樣子是完成了,但這樣一個東西真的能夠刻畫出自己想要的功能嗎?
康碩對此並沒有信心——細胞晶片的效能太弱了,能夠刻畫的東西也太少了。
這樣一個個體,別說去尋找異常細胞了,執行單個的指令都十分困難。
“增強單個細胞的能力是不可能的了,沒有任何的施展空間。”康碩腦筋飛速旋轉著:“那如果是細胞群呢?”
細胞群好像是唯一可行的思路,一個不行,那就只能叢集。
不過叢集也不是那麼容易做的,可不是說把一大堆細胞晶片堆一起就叢集了,它們之間的資訊同步處理才是最關鍵的。
事實上,別說細胞晶片的叢集,就算是普通的伺服器做叢集架構不也是如此嗎?這可不是一加一一定等於二的關係,如果資料同步做不好,資源分配做不好,別說提升效能了,系統直接崩潰了都有可能。
“人的大腦是不是就類似於一個細胞晶片叢集?”腦洞開啟的康碩立即聯絡起人類自身來。
還別說,仔細一分析還真有些相似之處,一個腦細胞拿出來,你無論讓它思考啥它都不可能思考的出來,但大腦的整個體系卻又是那麼的強大,甚至神秘。
如果把人類的記憶和思考過程視為混沌能力的極限,那現在這些細胞晶片和腦細胞其實有有相近之處的。
單個的沒卵用,但叢集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叢集又該如何去做呢?這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康碩知道,人腦基本的訊號處理單位是神經元,主要功能是接受資訊並將其傳輸給其它細胞。
成年人大腦中約850860億個神經元,不斷的資訊傳導就形成了記憶與思考,按照混沌理論,這必然是混沌的過程。
如果只是少量的神經元,是必然不能形成這樣的記憶和思考過程的——混沌能夠做到一切,是因為它本身趨於無限!
“混沌晶片成型的過程,本質是什麼?”康碩不由自主的這麼想道。
從頭至尾,康碩從來都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注程過程是利用科技手札提供的源程式改造注程機進行的,那就是一個黑盒子,功能能夠實現,原理無法探究。
但現在,他好像突然有了一點想法——難道注程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特別的“記憶和思考”過程,類似於神經元那樣?
否則模仿式學習和超強的智慧能力是沒辦法解釋的。
一個成熟可用的產品,本質是什麼,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就像現在,人們利用萬有引力做了很多的事,但依然解釋不清楚萬有引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人們可以利用它,但卻無法徹底控制它。
之前的康碩也是一樣,混沌晶片的最基礎原理就是虛鍵,但虛鍵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他一直都不知道,甚至都觀察不到這樣一種東西。
但現在,康碩上心了——他越想越覺得混沌注程的過程跟人的記憶形成過程有著莫大的關係。
所謂的虛鍵關係的建立,很有可能就是類似於神經傳導一樣的過程。
而且,極有可能,虛反應本身就是一種熱脈衝訊號傳遞,就類似於神經元的電訊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