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君也是混不吝的站了出來,還帶著滿不在乎的表情:
“當初之所以會果斷的加入混沌陣營,去做自研晶片,還是因為康總承諾,所有流片的費用他出,無論失敗多少次都只收一次的錢,我們才敢下手的啊,要不然,一次晶片設計失敗十幾次,米家也都該破產了啊!”
眾人一聽,心裡都暗暗鄙視:破產個錘子,一次幾億,十幾次也不過一兩百億,你一次分紅都分九十九億呢,還破產!
不過,混沌科技承擔所有流片失敗的費用?這不怕虧死嗎?尤其是碰到這種弱雞夥伴的時候!
這麼想著,眾人紛紛看向康碩。
康碩也是適時的回應:“還記得去年,我忽悠vlvo、cppc和米家一同做自研晶片的時候,是曾經告訴他們,所有流片的費用我出,無論失敗多少次都只收一次的錢。
“為什麼說是忽悠呢,因為混沌科技就不流片,我收一次的錢那也是賺的。”
“不流片?”眾人都有些懵,那米家失敗十二次的事兒是咋來的?
“確切的說,是不上線流片。”康碩介紹道:“模擬系統你們都知道,尤其是時序模擬。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做到對生產行為的預計。
“但大家也都知道,預計也就只是預計罷了,誰也不敢百分之百的保證模擬成功了,流片就一定能成功,要不然也就不會存在流片失敗的事情了。
“現實的情況就是如此,真正流片試製的結果往往與設計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偏差——特定的生產環境根本就不是一個模擬工具所能完全模擬的。
“但,那是別人,對於混沌科技來說,我們就是能夠保證我們的時序模擬結果跟真實成產環境幾乎完全一致。
“所以,在傳統時序模擬的之後,我們利用我們獨特的技術,做到了百分百的生產環境模擬試生產,也就是‘不上線流片系統’,在其他領域,也可以稱它為‘不上線試產系統’。
“當然‘不上線流片系統’也是有成本的,一次不上線流片,成本大約是普通流片的百分之一,時間所需時間大概是七十二個小時。
“這套系統效果怎麼樣呢?”康碩介紹道:“經過我們的測試,透過‘不上線流片系統’得到的資料引數,跟實際生產的晶片的引數,誤差不超過千分之一。”
“嘶!沃德天!”
幾乎所有人同時發出一聲長嘆:不上線,直接軟體試生產,所得到的結果與實際生產誤差不超過千分之一,這是什麼概念?
很多人不是從事半導體相關行業的,但工業製造跟這個道理是一模一樣的啊。
在生產之前會進行功能的設計與預估,設計後生產前還會跟據各種模型進行評測,然後進行試生產,拿試生產的產品去做各種測試,然後改進功能設計,這就又是一個迴圈,如此往復,不知道經歷多少次才能真正成功。
但現在,這是一個什麼過程?
試生產的過程全部去掉了,只要第一步的設計提交了,其他的一切資料都可以透過這套系統出來了,而且跟實際生產得出的資料不會超過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