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亞山的無窮門和風成的雙劍門發展越來越大,人數越來越多。
在數量堆疊之下,不同種類的人才,也逐漸凸顯出來。
其中擁有強大戰鬥力的人才數量最多,隨後到探索類人才、製造類人才,而科研類人才,十分稀少。
但也催生出不少科研類的人才。
這類人才是蘇浩三人最為重視的一類,通常一旦發現,就會親自帶走指導,長期留在身邊指導。
當然,也是蘇浩當前最急缺的。
蘇浩計劃表中要做的各項研究,大多是細分領域的研究專案,比如用源直接轉化一顆充滿活力的植物、用源轉化可直接入駐靈魂的肉體、用源直接轉化各種具備超凡能力的器物……
而這類已經明確、但需要大量時間去實驗的專案,單純依靠蘇浩一個人去做,難說要做到何年何月。
但是如果有一群擁有一定能力的科研人才供他使用,又是不一樣的結果了。
他可以將各種專案進行細分,分成幾百幾千個分支專案,然後分別分派給不同的科研人員,讓他們完成各自的研究,獲得資料後再匯總到他手中,由他進行最後的組合實驗。
這樣一來,一個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的實驗專案,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而他本人,則能夠分出更多的精力,去探索宇宙中未知的東西。
如今,正是因為蘇浩缺少足夠多的資料類人才,他只能自己蹲在彈球空間中,獨自分析向壺系的運波資料。
擁有超過一千億顆恆星的向壺系,收集起來的運波資料之龐大,超乎想象。
要完成這些資料的分析,沒有途徑,只有時間和等待。
直到兩百年後。
蘇浩將所有的資料都做了分類後,以另一種三維資料圖的形式,重新繪製了一副巨大無比的圖案。
當圖案展示在蘇浩面前的時候,蘇浩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喃喃道:“終於找到運波的規律了,還真是不容易啊。原理比我想象的要簡單一些,但是分析起來,比我想象的更困難一些。”
他想了想,給這個新發現的運波規律起一個新的名字:“就叫做‘多焦點盤狀橢球聯動反饋系統’,簡稱為‘多焦系統’吧!”
蘇浩初步得到的原理是:在大質量黑洞的引力約束下,整個星系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動態平衡。各大質量星體互相作用,自然形成了一個環繞在整個星系之間的多焦點複合曲線閉環系統,而各大質量星體如恆星,則可看成是一個焦點。
這是一個由至少一千億個焦點外加黑洞,共同組成的龐大‘特殊複合型多焦點橢球’。
在這個達成了平衡的系統中,任何一個變數的改變,都將引起圖形的相應變化,相當於之前的動態平衡被打破,引起了多焦點複合曲線的變化。
但是閉環系統的曲線是有慣性的,改變所產生的變化,大部分會反彈回來,除非這個變化能瞬間改變整個星系的動態平衡。
當然,表達起來非常複雜,簡單點說就是:整個向壺系如同一個擁有無數焦點的橢圓,並形成了一種平衡,這個平衡是一種概念,但可具現化作是環繞在星系內的一條閉環絲線,如同一團亂糟糟的毛線團,瀰漫在整個星系中,以一種固定的趨勢波動。
這條波動的線是平衡的體現,且稱為‘運線’,而一旦有外力打破這種平衡,運線波動的慣性就會給予反彈,直到達成新的平衡。
這種反彈回來的變化,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壞的,呈現週期性變化。
在變化剛開始的時候,最先受到影響的,是最靠近‘變化源頭’的運線,隨著時間推移,會不斷往外擴散,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能量反饋回來間隔的時間越來越長。
而蘇浩用覓零精神之眼所看到的‘運波’,是‘運線’嘗試將‘變化源頭’納入平衡系統的一種波動。好比一隻二哈混入狼群后,狼群熟悉二哈的過程,會不由自主的將目光放在二哈身上一般。
當然,實際上運作起來,比這複雜許多。
重點其實就在於‘運線’的動態平衡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