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厚度”不是重力艙的高度,而是寬度。
它的重力艙長度有個10米出頭,是有弧度的,寬為6米,高4米,相當的寬敞。
而它的中心軸艙就長了,達到了25米,直徑也比現役的空間站艙室粗壯不少。
畢竟這個旋轉模擬重力艙展開之後的直徑能達到100米,中心軸艙不粗壯一點可不行。
加上連通四個獨立艙室的伸縮管道和支撐結構,它的質量直接破百噸。
不過對於擎天火箭的運載能力來說,小意思。
要不是貨艙不夠大,它一次能裝好幾個。
這個摺疊起來的“圓盤直徑”也有18米的大傢伙,觀眾們只在cg影片裡見過,真的還是第一次見。
“嘿,還真像一個大陀螺!”
“確實很像,參照物不明確的話,感覺它好小啊。”
“哈哈,好想用手捻一下。”
“在太空捻一下估計能一直轉下去,去參加大賽肯定堅持的時間最久。”
“參賽是可以,不過人家的長度有25米,直徑也有18米,你轉的動嗎?”
“如果你有個50米那麼大的手,你可以試試……”
剛開始是這樣的,不過隨著摺疊艙越來越靠近空間站,人們的討論也越來越技術,越來越有意義。
“這就是模擬重力的太空艙啊,咱們人類終於可以在太空站穩腳跟了。”
“好,物理意義上的站穩腳跟。”
“我覺得是各種意義上的站穩腳跟。”
“最牛批的是這竟然還是一個摺疊式的,完整的直徑100米的圓形旋轉模擬重力艙太大了,人類目前的太空運輸裝置根本不可能運上去,實用科技航天公司的這個摺疊機構簡直太巧秒了。”
“升級空間站的體驗,讓空間站擁有重力絕對是最好的升級方案,絕了!”
“我感覺這個東西好科幻啊,我是在看科幻片嗎?”
“想象中的空間站終於要出現了,好耶!”
當繁星空間站和重力模擬艙越來越近,兩個裝置的飛控計算機開始透過無線訊號快速交換資料,然後進行空間座標的對準,很快就完成了穩定的對接。
“對接成功!”
“好!!”
不管是指揮中心還是觀看的觀眾,都非常激動。
空間站裡的航天員也是一樣。
現在的繁星空間站是長期有3名航天員的,他們算是親身經歷了歷史性的一刻。
他們只感覺繁星空間站微微一晃,然後控制電腦的螢幕上顯示出對接成功的綠色字元,他們就開始對地面指揮中心彙報情況。
對接完成不代表他們的任務完成了,實際上這一步才是任務的開始。
確認對接成功,空間站和地面的人對所有系統進了一次檢查,再次確認沒問題之後,重力模擬艙開始緩緩展開。
在通道結構的支撐下,四個獨立的弧形艙室緩緩展開,漸漸遠離中軸旋轉艙。
等它們展開到極限,就輪到航天員們上場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