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這邊你的飯菜與東北飯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季東青沒有多少不適應,再也不用吃饅頭和白菜湯了。
工廠是司機給介紹的,門口貼著的招工牌子已經退色了,看得出是常年貼著招工的牌子。
季東青應聘的是煉膠,因為工廠的人手不足,季東青一個人應付了好幾個工位。
因為有了萊蕪那邊廠子的工作經驗,季東青幹起活得心應手。
從配料到開煉機操作,再到混煉出片,季東青一個人操作了四個人的工位。
這家工廠掛靠在跟前一家大型輪胎廠名下,實際上做的是橡膠輪胎翻新,制度也比較正規。
上午中間有二十分鐘休息,季東青休息的時候會到其他工位看一下。
與萊蕪的那個小作坊相比,這邊的硫化機和馬克龍磨耗機都是自動化的,吹送和拋光都是自動化,而且繞線機也非常專業。
工廠有專業的清潔工進行衛生清潔,輪胎翻新完畢就跟新的幾乎沒什麼差別。
偶爾幾條有差別的輪胎也會被當成次品甩出來,季東青在廢品倉庫看到好幾臺卡車在裝貨。
“這些輪胎賣給誰呀,都挺好的,咋不賣呢?”
給領班一根菸,季東青給對方點上。
“那些車是去聊城的,那邊直接煉油!”
“輪胎還能煉油?”
“當然能啊,你打聽這個幹啥?”
“好奇,我是到曲阜玩的,錢丟了,這不賺兩天辛苦錢買回家的車票,後天我就不想幹了,領導跟財務說說把工資給我結了唄?”
這幾天季東青幹活很努力,領班也看在眼裡,聽到季東青這麼說對方有些惋惜。
“你小子在這幹到開學,我保證每天給你二百塊錢,著急回家,你小子真沒長性!”
以為季東青是一個能吃苦的孩子,對方感覺自己走眼了。
但還是答應了給季東青要工資,這麼大一個工廠也不差季東青的錢。
接下來的一天,季東青跟去聊城的卡車司機混熟了,第三天季東青開了一千塊錢,坐著卡車司機的車去了聊城。
在司機的引薦下進了一家煉油廠,只幹了三天季東青就不幹了,不是季東青對這東西不感興趣,而是實在受不了了。
焚燒燃煤產生的混合氣體在密封不嚴的情況下到處飄散,季東青雖然帶著防毒面具,仍舊燻得受不了。
每天一條條輪胎被粉碎機切成碎片,鋼絲圈直接就掛在空氣中燃燒。
裂解罐內焚燒輪胎剩餘的炭黑風一吹到處跑,每天季東青的鼻孔都是黑的。
裂解出來的燃油季東青也看過,仍舊有刺鼻的味道,但是季東青不知道朝哪裡發。
第三天晚上季東青辭職了,恰好運送燃油的司機是去河北,老闆打了一聲招呼,季東青終於離開了山東。
“呼,老子再也不進橡膠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