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通靈寶玉還是造化玉碟,指代的只是張元手中的這塊玉。
這玉並非天外來物,也並非其他人遺落於此。
恰恰相反,這是來自於張元自己。
是作為聖人的本質而物化於此。
張元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是這個世界天生的聖人。
當他出生之後,伴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就逐漸開始和整個世界所契合。
宇宙的天道都被吸引而來,促使他與自身合道。
但還在懵懂之間的張元,卻本能的知道,還處於幼年期的自己一旦合道,就會被那龐大的資訊沖刷成為一具毫無知覺的傀儡。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於是在一天夜裡,聖人的本質自我析出,化為了一塊玉璧。
從而隱匿自身,成為了一塊看似普通的器物。
而原本作為聖人的張元在失去了聖人本質後,也成為了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類。
“所以現在,我真的就只是一個普通人,什麼天生聖人,和我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張元抿著嘴巴,看著面前的玉璧,“但,還有機會重新成為聖人。”
面前的玉璧就是聖人的本質,只要他再和這個玉璧融合,就能重新成為聖人。
但與之前的問題相同,他現在的一切記憶與情感,其實是在失去了聖人本質後重新成長和蛻變出來的。
現在融合玉璧再次成為聖人,那麼就等於將“自己”殺死,雖然本質未曾變動,但實際上“自己”已經死亡。
重生的聖人,不再是張元自己。
來自於凡人的情緒阻撓著這事情的發生,張元也不希望自己變成另一個人。
那麼,就需要另一種方式。
以“自己”為主,將玉璧融合進來。
雖然看似和之前的相似,但其有著根本性的不同。
後一種方法,需要達成兩步。
想要將玉璧融合到自己身上,那麼他就需要做到“聖人之責”。
所謂天生的聖人,同樣也有自身的責任和義務。
那就是傳道天下,教化眾生。
這並非是強制,而是一種對聖人有益的作為。
所謂的“道”就是一種體系。
包含著聖人的理念,三觀以及秩序。
傳道天下,教化眾生,就是要將其他人拉入到自己的體系中,讓這一個體系成長變強。
這就好比將整個世界當作一個公司,聖人的體系就是公司裡的股份,股份自然越多越好,甚至達到一定數目,還可以反客為主。
但現在張元並未有自己的道。
除了第一步要完成自己的聖人之責外,張元同時還需要提升自己的實力。
有了實力,才能承受玉璧與自己的融合,有了實力,才能闡述自己的道。
沒有實力,有了道也無法傳出去,更無法教化眾生。
更關鍵的還在於,即便他和玉璧融合,再一次成為聖人之後。
這個世界的天道依然還會尋來,要與其進行合道。
到時候,以他現在幾十年的經歷,對於整個宇宙的天道而言,說是滄海一粟都是過於誇讚。
曾經的困境又會再次出現,他會被整個天道沖刷,淪為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