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萬步軍的大營中,首先迎來了涉間將軍的第一條軍令:軍中百將以下,凡年過四十者,以及未滿十八歲者,全部集合。
這一道命令,便集結了兩萬多名步卒材士。
很快,新的命令又下來了。
這些集結來的步卒,全部卸甲,轉為農墾兵團。
什麼是農墾兵團,軍中這些大老粗們不太懂。
不過聽名字,應該是和開墾務農有關?
直到這個時候,軍中尋常計程車卒和低階軍吏們才終於明白過來。
原來,不是要打仗了。
而是要裁軍。
其實兩年前,在長城合攏之後,整個秦國北方邊境的壓力,就減少了很多。
那個時候,北方軍團就已經進行過了一次精簡整編。數萬步卒被劃歸新設立的數十個縣城,成為了縣兵。擔負日常的治安和尋常戰備任務。
而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卒,則被分配到了新修築的邊城和長城關口駐防。
三十萬北方大軍中,原本佔了一大半的步軍,被消減了一半。
只剩下現在的六萬步軍。
雖然仍然號稱是三十萬大軍,但是北方實際上的機動兵力,已經只剩下二十幾萬。
如此一來,將大量老卒安置到地方。
大大減少了北方軍團的後勤壓力。
可是這個時候,有些人開始疑惑了。
這一次北征匈奴,騎軍的傷亡可不小。
而且,匈奴人還大有捲土重來之勢。
按理來說,這個時候,應該擴充軍隊,以保障北方邊境的安全才對。
為什麼要裁軍呢?
不過軍中向來不講應該不應該,只按照軍令行事。
所以軍中士卒雖然有所疑惑,但是也並沒有什麼怨言。
只是誰也想不到,這次的裁軍竟然這麼雷厲風行罷了。
不光是步軍,騎軍之中,蘇角將軍的軍令也幾乎是同時就下達到了各個騎率手中。
騎率以下,凡四十五歲以上的騎士,也要轉為農墾軍團。
轉為農墾,並不是意味著就完全脫離了軍隊。
而是以務農為主,但是每個月農閒的時候,還是要參與訓練。
如果有戰事發生,還要在第一時間重新武裝起來。
這一輪,步軍和騎軍,一共有四萬人,轉為了農墾兵團。
那兩萬五千名弩兵和弓弩手,則並沒有收到要裁軍的命令。
這樣一來,整個北方軍團的步軍、騎軍、弓箭手和弩兵加起來,便只剩下十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