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入眼簾的這麼個玩意兒,嬴扶蘇實在沒法將其和‘城’這種東西聯絡起來。
首先是簡易的木柵欄作為外圍,裡面是一個個碩大的帳篷。
帳篷的周圍,還有各自的羊圈和馬棚。
這儼然就是最傳統的遊牧民族的營寨。
而在這些營寨的外面和四周,卻又有著大片大片被開荒出來的耕地。
這些耕地並不像秦國那樣是方方正正的,很多都還是不規則形狀的。
但是裡面種植的莊稼作物,倒是整整齊齊。
這些耕地的面積很大。
東一大片,西一大片地一直延綿到了祁連山的山腳下面。
足足有十幾裡寬,望不到盡頭的長。
雖然在漠北也曾經見過匈奴人耕種。
但是顯然,月氏人耕種的規模更大。
而且也更像那麼回事。
月氏人的農業水平,已經初具規模。
並且嬴扶蘇也發現,這些月氏人所使用的很多農具明顯是秦國生產的。
再想想,好像月氏使者之前也說過,月氏國實際上是和秦國民間保持著一些經貿往來的。
那麼這些工具肯定也就在其中了。
這麼看來,秦國和月氏國之間的隔閡,也並沒有那麼深。
對於即將開始的談判來說,倒也算得上是個好訊息。
可如果只是這樣來說,這裡也只是大片耕地和營寨的一種混合體。
遠遠無法被稱之為:城!
說城,最起碼總得有個城牆吧?
結果嬴扶蘇發現,還真的有一個土城,被那些帳篷圍在中間。
如果不是仔細去看,都注意不到。
兩三米高的,又矮又單薄的,用石頭和泥土築成的牆。
牆的高度可能還沒有那些帳篷高。
甚至有些地方還風化得參差不齊。
工藝上也是極其粗糙。
別說是那些能工巧匠。
在秦國隨便找個泥瓦工,修出來的牆,也比這個好看些。
就是這樣的牆。
卻圈了一大片地。
這片被圈起來的地,倒是真的挺大。
比起那九原縣城,也只大不小。
不過九原縣城本來也沒多大,長寬都只有一里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