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實這些辦法,都效果不太明顯。
木炭的極限,已經是這個樣子了。
再用什麼手段,也並不怎麼管用。
想要處理鐵,得更換燃燒物。
嬴扶蘇喚來孟榆,向他詢問了一些關於鐵騎的鐵甲和鐵劍的情況。
從孟榆口中得知,鐵騎的裝備大都是在上郡的武器工坊之中,由專門的工匠打造的。
據說因為費時費力,又成品率極低,所以傾盡秦國全國之力,很多年也只打造出來了這三千多副鐵甲鐵劍。
嬴扶蘇聞言之後,便立刻想要去上郡的武器工坊之中看看情況。
上郡的武器工坊,以前在群山塬深處的延河邊上。
一直以來都是由上郡郡守直接管轄。
北逐匈奴之後,蒙恬將工坊搬出了大山。
這樣可以更加方便修葺上郡大營的兵器。
不管是青銅武器還是鐵器,在製造、熔鍊、鍛打的時候,都需要隨時取水用。
所以兵器工坊都是建在河邊或者湖邊的。
現在,上郡工坊就坐落在朔水的上游。
是合陽縣和膚施縣交界的地方。
從這座武器工坊中生產的武器,也要經過層層嚴格的驗收工序,才能夠批准出廠。
驗收合格之後,還要刻上郡守、寺丞、工匠的名字。
嬴扶蘇取來孟榆的鐵劍檢視,卻發現那鐵劍上刻著的並不是馮職的名字。
而是‘上郡守憲造,高奴工師竃,丞渠,隸臣辛’。
這說明,這柄秦劍,並不是馮職當上郡守之後才生產的。
而是在馮職當上郡郡守之前,上一任的上郡郡守,在高奴縣的舊工坊中生產出來的。
並且生產這支鐵劍的工匠,是一名隸臣妾身份的奴隸,名字叫辛。
嬴扶蘇還要說什麼,孟榆卻向扶蘇提醒道:“長公子,那咸陽來的使者……已經等候兩個時辰了……”
扶蘇愣了愣,頓時又頭疼起來。
這剛送走一個使者,就已經讓人頗費腦子了。
怎麼還有一個……
這種勾心鬥角地說話和談判,讓扶蘇覺得有些累。
而且聽說,那咸陽使者還是個頭髮、鬍子、眉毛都花白的老頭兒。
老頭……
老頭都是賊精賊精的……
不光精,還容易倔。
怕是不好惹。
想了想之後,嬴扶蘇還是決定,不見這個咸陽來的老頭。
反正那發給自己的詔書,自己已經看過了,知道了內容。
嬴扶蘇推斷,這封詔書,很可能是當初準備要給公子扶蘇的那封真的始皇帝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