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曼單于這一鞭子,正正落在了冒頓的臉上。
冒頓沒有躲閃,甚至連眼睛都沒眨一下。
一道血紅的印子,立刻出現在了冒頓的臉上。
頭曼冷冷地看這自己這位長子,語氣疏遠地說道:“冒頓,你應該多向你的弟弟學習。只有勇敢的雄獅,才能帶領匈奴人,強大起來!而你,不是草原上的雄獅!”
冒頓定定看著頭曼,覺得自己的父親從未這樣陌生。
他能夠提出‘先示弱’的戰術,就說明心中其實已經有了想法。
可是父親卻半點想要聽自己說的意思都沒有。
從父親的眼神和話語中,冒頓感受到了那種疏遠和淡漠。
這一刻,冒頓突然察覺,原來自己在父親的心中,已經毫無價值。
但冒頓仍舊不願意放棄。
父親率領的,是匈奴最後的大軍。
匈奴人,已經承受不起再一次的大敗。
父親曾經在帶著部落向北遷徙的時候,跟自己說過:“匈奴人都是一盤散沙,永遠也打不過秦國,打不過蒙恬。”
頭曼本來只是戰敗之後的蹉跎之言,但聽到冒頓的耳中,卻如同晴天霹靂。
一盤散沙的匈奴人,是沒有戰鬥力的!
匈奴人打不過李牧,打不過蒙恬,誠然有兵法上的不足。
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匈奴人都是由一個個獨立的部落組成。
看似強大,但其實就是一盤散沙。
能打贏的仗,大家蜂擁而上,一團亂打。
打不贏的仗,這些部落逃跑得比誰都快。
在匈奴人的觀念中,逃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看起來,匈奴現在有二十萬大軍。
但正面交鋒,卻未必能是秦軍的對手。
自己父親帶著十二萬王庭部落最精銳的大軍,去攻打兩萬五千在沙漠中已經糧水斷絕的秦軍。
雖然勝利了,可是四萬多匈奴勇士,卻長眠在了沙漠之中。
十二萬打兩萬多,尚且自身陣亡四萬。
秦軍的戰鬥力可見一斑!
而八萬秦軍更不僅僅只是數量上多了五萬多人而已。
那戰鬥力,必然也是成倍增加的!
如果秦軍的將軍,指揮八萬騎兵,不管不顧那些其他部落。
就死追著王庭部落不放,難保其他部落不會見風使舵地逃跑,或者潰敗!
不論如何,冒頓都並不希望匈奴失敗。
他上前抓住了頭曼的韁繩,最後努力著向父親說道:“父親!您還記得嗎?東北方向,有一片大大的沼澤!小的時候,您經常帶我去那裡玩耍!”
頭曼冷峻的眼神緩和了些許,那個時候,冒頓的母親還在世。
冒頓便是頭曼唯一的兒子。
當時的頭曼,對冒頓也是十分疼愛的。
但他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在自己臨上陣之前,說這個做什麼。
他不開口,等冒頓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