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騎吏則指揮,剛剛斬首馬匪最多的兩吏留下,繼續處理這些孩子的屍首。
至於那些馬匪的屍體,則直接扔進山洞裡焚燒。
蒙恬帶著騎隊,又回到了大路上,繼續向膚施縣城趕路。
嬴扶蘇提出想要看看蒙恬的佩劍,蒙恬很乾脆地將自己佩劍解了下來。
果不其然,檢查了蒙恬的佩劍之後,證實了扶蘇心中的一個猜想。
蒙恬的佩劍,是一支青銅手柄的鐵劍!
說是鐵,只是為了區分青銅器和鐵器。
但其實更準確的說,應該是鋼!
這支鐵劍的製作工藝很是精良,形制倒是和銅劍相似。
狹窄而細長的劍身,橫截面卻是一個八面的菱形,兼顧了鋒利和劍身強度。
劍尖位置有些捲刃,是剛才刺殺馬匪頭子的重盾和石甲造成的。
但令扶蘇有些詫異的是,蒙恬的這柄佩劍,卻和跟在身邊這百騎秦軍騎士的佩劍,一模一樣。
也就是說,這一百餘名騎士,用的都是鐵劍!
怪不得秦軍騎吏和魏應拼殺的時候,能夠一劍將魏應手中的銅劍斬斷。
鋼比銅堅硬!
而嬴扶蘇此時也終於注意到,這些騎士不光使用的是鐵劍,身上穿得那黑漆漆的盔甲,也是鐵甲!
這支秦軍騎兵,竟然是真真正正的一支鐵騎!
這個發現幾乎顛覆了扶蘇對於秦軍的認知!
因為前世的時候,他是去過秦皇陵兵馬俑的。他知道,秦代的這支所向披靡的大軍,用的可是青銅兵器。
但現在卻見到了精良的鐵製兵器盔甲,如何不心驚。
疑惑之下,他只好詢問蒙恬,才得到答案。
秦軍主力使用的,仍舊是青銅武器,而當年六國軍隊所使用的也是青銅武器。
這個時代雖然已經開始大量產生鐵器,但主要都是熟鐵。比較脆,易折斷,只能作為農具來使用。
所以去田間地頭,看到的農具,已經大部分換成了熟鐵農具。一般的小作坊,就可以製作熟鐵農具。
但是熟鐵卻是不能用來製作兵器的!因為太脆。
如果用熟鐵做劍,恐怕砍不了幾下,就要折斷。
這一點,在被馬匪屠戮的村子裡,就能發現。
村民們手中的熟鐵農具,就是被馬匪用銅劍斬斷的。
青銅器在華夏發展了千年,冶煉技術和合金配方都已經達到了最巔峰。
這個時代製作出來的青銅兵器,要比尋常的生鐵、熟鐵強度、韌性更高,也更加鋒利。
而武器用的鋼,和普通的生鐵熟鐵,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真正能夠製作成武器的鋼,雖然在這個時代已經出現,但製作工藝極其複雜,根本無法大量生產裝備。
這個時代並沒有先進的量產鍊鋼技術,也沒有非常優質的鋼合金的配方問世。
秦國官方的幾個兵器工廠中最經驗豐富的技工,倒是能夠生產一部分的鋼製武器。
但是產量極低,一年也產不了幾十支。
即便是作為整個秦國最精銳的這五千騎兵,也並沒有全部換裝鐵器。只做到了多半的鐵器鎧甲和一小半的青銅武器盔甲的混裝。
這支鐵騎,已經是傾秦國全國之力打造出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