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詔宣讀完畢,一道閃電劃破寂靜的夜空,大雨傾盆而下。沙皇要發兵奧地利,這道密詔也如霹靂一般在十七人議會成員的心中炸響。
歐陸強國中唯一能和俄國爭奪巴爾幹的,便是奧地利帝國。也就是說只要擊敗了奧地利,光復君士坦丁堡重鑄第三羅馬帝國的榮光指日可待。
前一陣子聽說有一夥強盜去伏伊伏丁那搶劫,被奧地利幾個團圍攻硬生生從中間撕開了一個口子。奧地利軍隊的素質有多差,可見一斑。至少這些強盜團伙在塞爾維亞,還不敢和軍隊正面交鋒。
只是有一個小問題,奧地利不是俄國的盟友嗎?
“特使大人,這是真的嗎?奧地利人不是我們的盟友嗎?而且一旦開戰,塞爾維亞就在奧地利人的槍口上,我們該怎麼辦。”米哈·耶維奇確實想當一把國王,但是他可不想被當成俄奧爭霸的炮灰。
和米哈·耶維奇一個想法的大有人在,好處誰都想要,但俄奧開戰塞爾維亞加入俄國一方無異於自尋死路。雖然塞爾維亞有8萬軍隊,但是武器落後腐敗嚴重。
很多士兵只能領到很少的軍餉,甚至有人根本領不到軍餉。領不到軍餉還在其次,有部隊甚至連糧食也不夠吃。為了不被餓死,很多軍官都私下組織部隊越境走私,搶劫。奧地利和奧斯曼兩國,就是他們的主要目標。
盧卡斯基作為親俄派的頭子,甚至盧卡斯基這個名字都是後改的。他原名叫盧卡濟奇,曾經參加過卡拉喬爾傑領導的獨立戰爭。起義失敗後,他輾轉去了俄國學習法律。
當他學成歸來,發現卡拉喬爾傑已經被米羅什殺害。他假意支援米羅什,成為了米羅什的心腹。一路攀爬,掌握了奧佈雷諾維奇王朝的核心權力。就算米羅什發現也無濟於事,因為他的背後還有俄國。
他是希望能將卡拉喬爾傑的後代,接回塞爾維亞重新繼承法統的。但是俄奧戰端一開,塞爾維亞必難獨善其身。無論加入哪一方,塞爾維亞都會被另一方報復碾壓。只有退出爭鬥,才能儲存塞爾維亞。
“是啊,而且塞爾維亞國小力弱。恐怕也幫不上什麼忙,萬一打輸了還會影響沙皇軍隊計程車氣。是不是能晚些時候參戰..”盧卡斯基本來想說“能不能不參戰”,但是為了自己的一家老小的安全,還是改了口。
其他的成員也你一言我一語地述說著,各自的難處。歸根結底他們不想和奧地利開戰,不想當這個馬前卒。塞爾維亞雖然貧窮落後,但是作為高層他們依然可以作威作福。
至於斯拉夫民族的大業,還是讓沙皇他老人家親自完成吧。加入俄國他們舉雙手贊成,反正還能繼續當地頭蛇。去打奧地利,他們沒這個勇氣。
在伏伊伏丁那也生活著很多塞爾維亞人,甚至在諾德薩維要塞裡還有塞爾維亞人在服役。這些在奧地利軍中服役的塞爾維亞人傳回來的情報上,諾德薩維要塞裡的火炮就比整個塞爾維亞軍隊的火炮還多。
霍金斯伯爵喝著悶酒苦笑了一下,之前的塞爾維亞大公米羅什就是因為不配合沙皇的偉大政策才被擠兌下臺的。可抵制沙皇政策的真就一個人嗎?
他不知道葉拉多尼婭背後的人究竟是誰,他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挑起塞爾維亞和奧地利的戰爭。他只知道對方有他勾結法國人的證據,那些證據會在一個月後出現長官特別第三科的那位大人的辦公桌上。自己想活命,就要配合葉拉多尼婭的瘋狂計劃。
對方是什麼人他沒想過,也不想知道。說不定是法國人也不一定,要麼就是普魯士人,或者是英國人。總之歐洲就這麼幾個大國,想要挑起戰爭從中漁利的總不可能是商人吧。
所羅門·羅斯柴爾德正在招待一位遠方來的朋友。盤中是還帶著血的牛排,桌上酒杯中裝著的是腥紅的葡萄酒。
“真有趣,你都不知道。我說我要二十萬支槍的時候,那個官員的表情有多可笑。”
“還是俄國好啊,你居然可以直接去買他們軍火庫的庫存。”
“我這不也是幫他們去庫存嗎?他們應該感激我才是,我走的時候他們都很感激我還給我寫了推薦信,推薦我做官。”
“真有你的,我這裡還要買新的,只能賣賣糧食和建設材料賺賺零花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