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部電視劇的首播收視率就達到2.3的時候,隨著劇情的展開,這部電視劇成為爆款電視劇幾乎是肯定的,鮮少會出現意外。
爆款電視劇指的是平均收視率破3的電視劇,非常難得,近二三十年也不過出現了三十幾部,而且大多出現在央影片道。若是衛影片道,十隻手指都能數得過來。
還有一點,這些平均收視率破3的電視劇,大多發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及新世紀初的前幾年,因為當時娛樂活動相對較少,手機網路也不發達,茶餘飯後,大多數人只能窩在家裡看電視,所以容易出現高收視率的電視劇。
等新世紀初後幾年,娛樂活動多了,電視臺節目也多了,尤其是手機網路的衝擊,大家的選擇也多了,所以收視率破3的電視劇更為難得,有時候一年也沒能出兩部,這還是加上央影片道。
所以知道成昆和葉海濤為何突然對《你好,青春年少》那麼有信心了吧?
反正看完首播收視率之後,成昆和葉海濤都心情大好。
葉海濤心情大好的原因是,若《你好,青春年少》的收視率破3,那時候這部電視劇插播的廣告價格絕對是天價。廣告冠名權也是天價。
須知,燕京衛視在買下《你好,青春年少》的首播權之後,由於對這部電視劇有信心,他們還沒怎麼對外招商呢,常規時間插播的廣告也就接了兩三個,獨家冠名、特約播出、戰略合作...這些都還捏在手裡呢。
若是《你好,青春年少》的收視率能夠破3,足夠燕京衛視大賺一筆了。而這部電視劇是他主張買下的,主要功勞肯定會記在他身上,這叫葉海濤如何不心情大好?
成昆心情大好的原因也差不多。若《你好,青春年少》的平均收視率破3,那《你好,青春年少》的次輪播放權、次次輪播放權就不愁賣了,而且絕對是高價。
之前《你好,青春年少》的次輪播放權,有些電視臺不是連60萬/一集都不肯出嗎?等《你好,青春年少》的收視率破3,這些電視臺若還想要《你好,青春年少》的次輪播放權,沒有100萬/集,想都別想。誰讓那些人之前不捨得掏錢呢?
反正這部電視劇,華藝收回成本應該是沒問題了,成昆預計能賺個1.5億左右,這叫他如何能心情不好?
至於《一起同過窗》,現在他已經不怎麼放在心上。
白虎在《蒙面歌王》舞臺上為《一起同過窗》唱了首主題曲,還幫忙打了廣告,《蒙面歌王》的收視率也確實不錯,爆款中的爆款,可那又如何?
還能指望白虎將《蒙面歌王》的所有觀眾都拉來看《一起同過窗》不成?
成昆覺得,《蒙面歌王》的觀眾,能有個五分之一去觀看《一起同過窗》就不錯了。
而《一起同過窗》的首播收視率只有1.3,加上這些觀眾,到時能到2.0的收視率就燒香拜佛了,拿什麼去跟《你好,青春年少》競爭啊?
巧了,朱旭和蘇義昌看了《一起同過窗》的收視率之後,也對《一起同過窗》充滿了信心。由於華藝的有意打壓,《一起同過窗》可沒什麼曝光度,連熱搜都沒上過,也沒什麼大牌演員,卻依然拿到了1.3的收視率,而且收視率曲線呈現穩定上升趨勢。
反觀《你好,青春年少》,三天兩頭上一次熱搜,幾個主演還到處參加活動宣傳,還有思密達國明星出演男主的噱頭,卻只有2.3的收視率,差評還有一大堆,拿什麼跟《一起同過窗》競爭?
對,沒錯,按理說,一部首播收視率達到2.3的電視劇,成為爆款電視劇應該不成問題。可那是不存在競爭的情況,若是存在競爭呢?
同一個時間段的觀眾數量其實是固定的,節目的受眾也是固定的,很多人喜歡看一個節目,那同時段他一般不會看其他節目。觀眾都分散開了,這就是為何大多數節目的收視率都不高的原因。
但如果節目型別相似,就會存在競爭,觀眾肯定會挑更好看的節目來看。
而《你好,青春年少》和《一起同過窗》就屬於相似型別的節目,二者都是同型別的青春校園劇,受眾都是一樣的,彼此間存在直接競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