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裡的聲音發問道。
“我會救他,亦如我會拯救法蘭西那般。”
說罷,貞德轉身拿起一套衣服,然後就大踏步向門外走去。
可就在這時,腦海裡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你何必救他?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以你的力量沒必要冒險。]
貞德停下腳步皺起眉頭,在她的“記憶”中神不會如此冷漠。
“神啊,為何你要說出如此冷酷的話語來影響我的心智?”
[你並非不死之軀,你活著可以拯救無數人,他死了也只是人類的總數1。]
“神,我認為生命的價值不能用數量來衡量。”
[如果殺一人能拯救一萬個人,和救一人卻要害死上萬人你要如何抉擇?]
“如果我殺死一個人能救一萬個人,那我也能為了救10萬人而殺死1萬人。”
“所以不管我殺多少人救多少人,我都會墮落為地獄的惡魔。”
[……]
“神啊,你是想要讓我放棄救他嗎?”
[如果是的話,你會這樣做嗎?]
“我不願如此。”
[那你是要違揹我的意願嗎?]
“……”
這次輪到貞德沉默了,但隨後她又以堅定的口吻說道:“我堅信神的國度終將降臨,他會拂去世間的罪孽,他將以寬容仁慈的胸懷,拯救每一位信徒。如果他並沒有帶著善意和仁慈降臨,那他就不是我的神,如果他以惡意和冰冷的心去面對這個世界,那他就不再是神而是偽劣的惡魔假扮的。”
貞德沒有一味的順從腦海裡的神明,哪怕她對其抱有最大限度的尊敬和憧憬之心。
在現代社會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資訊量遠遠超過中世紀,在屬於貞德的人格世界觀裡曾今有一部電影名為“天國王朝”裡的男主角有段臺詞,背景是在攻城後留下大量屍體需要焚燒,但是主教卻以焚燒屍體必然會惹怒上帝,只能在審判日後復活接受懲罰。
當時男主的話語是“如果是真的神那他將原諒我們的行為,如果它不原諒那就不是我們的神,因此我們無需顧慮。”
貞德用同樣的心態去回答腦海裡的聲音。
如果腦海裡的聲音給出的是冰冷殘酷的答案,那它就不是貞德追尋的神,她將當場自裁用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來封印惡魔,哪怕她並不知道這種行為有沒有用。
夏亞愣了一下。
如果是獲得貞德人格前的貞德絕對說不出這番話,哪怕她會有這種想法卻不會如這般直接說出來。而貞德的人格顯然經歷過的大風大浪多了,戰場上屍山血海都走過來了,對於生死已經徹底看淡了,對人生的感悟和信仰的覺悟都有著自己的理解。
所以她敢同腦海裡的“神”直接開懟,而且她有足夠的覺悟付諸行動。
[哼,那就隨便你吧!]
腦海裡的聲音似乎生氣了。
它不再言語,也不再阻止。
但是也沒有離開貞德的意思。
“感謝您的仁慈。”
貞德將其視為神對自己的恩賜,她以謙卑的心態如此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