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張立國的餃子樓匯入積分制管理的事,是在第二天早上吃早點的時候王淑蘭先向老譚提起的,周曉梅做了補充,老譚聽了後思考半天,之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他首先肯定這是件好事,不但自家賺錢同時也幫了朋友,一舉兩得。但這畢竟是收費的,一旦收費就是交易,和做買賣沒啥兩樣。
他叫周曉梅和張立國先溝通一下,然後擬個合同。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朋友再好也要黑字落在白紙上,雙方簽字畫押以防日後羅亂。
他說:“人家花錢叫咱們幫著匯入,咱們不能叫人家的錢白花,得給個保證。同時也得保證咱們的勞動別白付出,款得按時打到賬號上。”
“老譚說得對,是得籤個合同。”王淑蘭說。
“合同裡把咱們去的人的接待事宜寫進去,他們得做好招待。”周曉梅說。
老譚點了點頭。
周曉梅隨後像是徵求的問:“小叔,你看派誰去合適?”
老譚想了一會兒,說:“還真沒有合適的,這些年都是我培訓了,你們也不咋做”
聽老譚這麼說周曉梅把目光轉向王淑蘭,那意思該你說話了。
王淑蘭先假裝咳嗽一下,然後說:“老譚,我看只有你親自出馬了,別人都不行。”
“我?”老譚遲疑一下,看看王淑蘭又看看周曉梅,說:“你們倆是不是早合計好了?”
“那倒沒有。”王淑蘭馬上否定,隨後說:“你身體啥樣我倆清楚,培訓不是啥輕快活,另外還得訓練,更累。
主要積分制你研究的,誰也沒你清楚,我啥也沒想就順嘴說了。呵呵,不是有那五十萬跟著嗎。”
王淑蘭說的倒也合情合理,挑不出啥毛病。
於是老譚又想了想,說:“我反正也是閒著,沒啥大事,出去講講課也行,當鍛鍊身體了。”
“你能行呀?”王淑蘭問。
說實話見老譚答應她又有些後悔了,怕老譚身體吃不消——做培訓不輕快,尤其是一個人主講,連續三天下來腿都得浮腫。
老譚笑了,半開玩笑的說:“能行,有五十萬做動力沒啥不行的。再說了,講這些年還沒有給錢的呢,不行也得行。”
周曉梅說:“小叔,得配個助教。”
“助教得配,要不然我一個人忙不過來。”老譚說。
“你看誰合適?”周曉梅問。
老譚再次想了想說:“其實韓軍最合適,每次長沙培訓都是他配合,能跟我同步,電腦鼓搗的也明白,還能做課件可惜呀,人家現在發展房地產嘍——”
在老譚略的憾中不難看出還有欣慰——對一個從阿巧走出去的人有好的發展的欣慰。
最後助教的事還是落在了王淑蘭身上。
落在她身上原因有三。第一是她也閒著,雖然說有小孫女需要帶,但離開一個月時間還是可以的,小孫女還有爺爺跟繼奶奶呢。
其二是她對培訓不陌生,跟周玉軍做電商時有時候她也講課,另外做阿巧這些年對積分制管理已經熟套了,適當的時候可以替老譚講講課;
最後一點是她能很好的照顧老譚。
把這件事定好之後三人吃罷早點,老譚準備啟程去長沙,王淑蘭開車送他去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