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老譚和雅茹在一起是和諧的,很自然,水到渠成。
雅茹善良賢惠,善解人意,拿過日子來說是把好手,誰娶到這樣的媳婦算燒高香了。
和老譚本來是很好的一對,怎奈世事弄人,種種原因造成了勞燕分飛,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
我們喜歡有情人終成眷屬,願意看美好的結局,只因為現實生活中總有著令人不如意的惋惜。
如果當初雅茹的父母不固執的要雅茹在家跟前兒找物件,如果當初的雅茹有自己的主見,不屈從於父母的安排,他倆也許早成一家人了。
可事情往往不盡如人意。
那麼現在倆人能成一家人嗎?
說不準。
老譚雖然離婚了,成了自由人,但他的離婚和他的癌症一樣,到現在還瞞著家裡人和親愛的兒子,不想叫他們知道。
一來是不想叫親人們擔心,跟著著急上火;二來他不知道癌症能不能好,雖然現在看著挺好,但癌細胞一天不從體內清除他就一天不能肯定。
說實話這兩件事對他來說已經不算啥大事,甚至是不在乎了,但他知道這兩件事對母親和兒子來說意味著什麼。
如果母親知道了會擔心死,緊跟著是著急上火,八十多歲的人了,萬一出點啥事他得後悔死。
還有兒子,更不能叫他知道,原因簡單得叫人在理解中不知道說啥是好。
說他做得對?但誰都知道紙包不住火,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說他做得不對?但又該怎麼做呢?難道跟兒子說爸爸得了癌症,跟媽媽離婚了?
兒子在這雙重打擊下能抗得住嗎?他剛十五呀。
雖然這小子很自立,打小就懂事,但他還沒經歷過什麼挫折打擊,不像自己十三歲就開始支門過日子,有大人一樣的承受力。
他不想叫兒子經歷他所經歷的,因為他還活著。
是呀,活著。
活著的美好往往是因為一種責任和期盼,而不是眷戀。這也是人們常說的活著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是為身邊的親人不悲傷、不惦記、不牽掛
當然,對於生命本身來講如果不是飛來橫禍和突染重疾,按著自然規律壽終正寢的死亡是件正常的事。可話說回來不是還沒到那時候嗎。
自己畢竟年輕,滿打滿算才四十六歲,離壽終正寢遠著呢。。
怎麼辦?
沒別的辦法,必須堅強而樂觀的活著,讓癌細胞在身體裡消除,像正常人一樣的壽終正寢。這是對活著的渴望同時也是對親人們最好的交代。
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不告訴他們是對的,他們不知道就不會有愁雲慘霧的情況發生,這樣便看不到他們的擔心,自己也能輕鬆的養病,會事半功倍。
至於離婚確實是緣份走到頭了,沒離婚的之前還揹負著家庭的責任和對婚姻的承諾,等離了之後才明白那都是自欺欺人,換句話說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當然,離婚對孩子來說是不負責任的傷害,為了把傷害降到最低點,所以才準備在兒子上大學之後再告訴他。
也就是說在兒子上大學之前不能叫他看出自己和他媽離婚了,還是一家人。
這就涉及到找不找女人的問題,嚴肅點說就是再婚,具體點說是如何對待和雅茹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