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師父,老譚是合格的。
他帶過的人很多,我們所熟悉的有周曉梅、李爽、忠清華清兄弟、楊志軍、額爾敦、小高,要是細算的話張麗和王紅也是,包括木蘭、圖雅姐妹。
如今周曉梅是執行總裁,忠清是出品總監,李爽是省城的區域經理,楊志軍是呼市總廚,華清是省城總廚,額爾敦是杭州總廚,小高是廚師長,木蘭是呼市總經理,圖雅是督導。
張麗雖然退了,但大家仍拿她當總經理。王紅就別說了,餃子總監,重要性不亞於忠清。
這些人都是老譚親手帶出來的,至於沒帶過的大部分是這些人的徒弟,像孟夢、小慧、雅茹、小龍、李志文、蘇婭琪琪格等人,現在也都成了中層管理,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但話說回來,餐飲業不管怎麼發展,管理先進到什麼程度,老一輩傳下來的師徒傳承是不會變的。
舉個簡單例子,阿巧是老譚一手打造的,從第一家不足三百平米的小店到現在全國四十多家店面,全是他的心血。
表面上看他不是老闆,但影響力比老闆要大。
別看他現在有病不參與管理,像退出舞臺似的,給人的感覺沒他阿巧一樣運轉,並且很好。
可真沒了他呢?
估計到不了一個月周曉梅、忠清他們都會離開。為啥?沒有為啥,師父走了徒弟還能幹?這是規矩。
中國的餐飲業不單阿巧這樣,大部分如此。
當然,不是說師父帶著徒弟走了飯店就黃了。飯店依然開,師父徒弟依然找工作上崗,這也是餐飲業人員流動性大的主要原因。
什麼都是優勝劣汰。
員工跟不上企業的發展會被淘汰,企業發展緩慢滿足不了員工的需求被員工炒魷魚也很正常。人類社會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要不然哪來的進步。
理是這個理,但要想往好了發展一定要有準確的判斷和理智的分析,不能盲目樂觀和過高的估計自己。
企業是這樣個人也是這樣。
但人吶,總有把握不住自己的時候,經常禁不住誘惑頭腦一熱的做出悔恨終生的事,往往追悔莫及。
秦海嘯走後的第二天劉洋給四個店長和廚師長開了會,按著師父老譚說的說了。大家聽後沒啥大反應,雖也有少許猜測,也只是心裡活動而已。
一週以後,周曉梅從省城過來,和劉洋碰過頭後直接找老店的王廚談了話,第二天便宣佈王廚為代理總廚,即刻上任。
代理總廚的上任員工只議論了一兩天就過去了,然後一切照舊,工作井然生意有序,無波無瀾。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也好理解——阿巧已經固定成型,員工習慣了安居樂業,至於誰當總廚沒啥,只要不是德行不好的人就好。
“秦海嘯走了一直沒給你打電話?”周曉梅關心的問劉洋。
“沒有。”劉洋搖了搖頭,神情有些木然,本來陽光的臉上有著憔悴、失落和痛苦。
“沒想到他會幹這事。”周曉梅說。
“誰也沒鑽誰心看去,很正常最好別叫我再看到他,看到他就整死他”
“別說傻話了。”周曉梅姐姐般的拉了劉洋的手,心疼的說:“我還不知道你,嘴上說的厲害心比誰都軟。放心,出不了倆月他就能回來,外面不那麼好混。”
“回來我也不要他。”
“飯店可能不要他,但你不能,你心裡有,他心裡也有。”
“有就不能一個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