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
這句話在老譚五姐的身上得到了體現與詮釋。
想當年老譚他們家是怎樣的窮困,文明話叫家徒四壁,老百姓話講叫窮的叮噹響,耗子都不串門。
人窮叫人瞧不起,人前自覺矮三分。
老太太一個人拉扯著六個孩子過,為母則剛,沒吃的出去要飯,寧肯自己餓著也要孩子們吃飽。忍受著嘲諷與白眼,像老母雞一樣護著自己的小雞崽兒,日子難呀。
五姐有心勁兒,憑著一股子毅力考上了師範學院,從此改變了命運。
五姐從事鄉村教育二十五年,先後被評為市優秀教師、模範教師、省先進工作者。她的教案先後被市、地區小學採用,並有效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因此被破格提升為高階講師。
五年前被任命為小學校長,奈何不是當官的人,和校長比她更願意執教鞭為孩子們上課,於是兩年前辭去校長職務,重新站在了講臺上。
第二天先是老譚的大姐、大姐夫,二姐、二姐夫和三姐、三姐夫來了。大姐和三姐都帶了孫女,二姐沒兒子,兩個閨女在省城,有兩個外孫子。
老譚母親今天比往常精神,盤腿坐在炕上,四個女兒圍著老太太拉家常。
老譚和四個姐夫在院子的樹蔭下喝茶聊天,家恆和兩個小侄女一起玩。
不多時大姐的兒子兒媳婦,閨女、女婿來了,於是五姐指揮著外甥女和外甥媳婦準備飯菜,五姐夫給大外甥蘭軍安排了任務——殺雞,外甥女婿做魚好吃,魚就由他做了。
大姐夫問老譚:“你那飯店咋樣?生意挺好吧?”
“挺好。”老譚回道。
“開幾個地方了?”大姐夫又問。
“還那幾個地方,呼市、蘇州、北京、長沙、省城。”老譚說。
大姐夫看了二姐夫一眼,說:“你不烤煙應該有時間,我在家也閒著,咱倆兒出去走走。”
二姐夫說:“走走唄,我聽你的。”
大姐夫說:“蘇州我還沒去過,咱倆去蘇州,玩一個星期。”
二姐夫說:“行。”
大姐夫又問三姐夫:“哎,老三,你走了不?”
三姐夫說:“我走不了,馬上要烤煙了,今年六十畝地的呢。”
提起烤煙大姐夫也洩了氣,說:“可不是咋地,馬上烤煙了烤煙我也走不了,蘭軍也六十畝地的,得在家幫著烤煙。”
老譚說:“現在不都集中烤嗎,用不了那些人。”
三姐夫說:“主要是打菸葉和上煙用人多,還得搶時間,得多僱人。”
老譚哦了一聲,點了點頭。
說到僱人大姐夫說:“今年人工得一百八一天。”
三姐夫說:“得,去年後期就漲到一百八了,今年且得。”
老譚問:“得僱多少人?”
三姐夫說:“打菸葉、上煙、連裝房兩天活,一次最少十五人,還得管兩頓飯。”
老譚在心裡算了一下,裝三次房的話人工費是八千一,加上吃喝、人嚼馬喂的全下來得小一萬,這還不算自己家人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