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吐舊納新 (第1/2頁)

古毅臨走前上了兩萬元的佈施,這對一個不信的佛人來說已經很難得了。

有的人與佛有緣,有的人與佛無緣。

與佛有緣的人禮佛、拜佛、敬佛、參佛、修佛;與佛無緣的遠佛、離佛、棄佛、詛佛、咒佛。

佛渡有緣人,善惡一念間。

老譚把古毅和楊志軍送到山腰停車處,看著他們遠去,心底升起一股悵然。

古毅和他說了要開店的事,他勸古毅不要開, 告訴他今年主要是休養生息修煉內功,抓菜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管理能力,完善運營體系,總之一句話就是暫停開店打基礎,為以後的發展積蓄能量。

古毅雖有不解,但在這方面他是信老譚的,便答應下來。

老譚上山前把今年的工作重點已經交代給周曉梅了, 他希望周曉梅能夠按著自己制定好的計劃去做, 這對目前的阿巧來說是最正確的。

還是那句話,錢不是一時掙的。基礎打不好啥都是空中樓閣,早早晚晚塌架。今年是整頓、打基礎、回籠資金的一年,只有把基礎打好了,資金回來了以後才能蓄勢待發大展宏圖。

他也考慮到了自己的身體。

說不怕死是假的,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有一線希望就不想死。

得承認他心態好,對自己的病情持樂觀態度,並慶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好中醫,能夠負責任的對症下藥、進行治療,並且控制住了病情。

他能感覺到自己體內的變化,癌細胞從根兒上被控制住了,不像化療似的只是表面上的殺死。

這種感覺很維妙,能夠感知,卻很難說清。

把癌細胞比喻成一朵毒蓮花的話,那麼他的胃就是適宜這朵毒蓮花生長的土壤。

如果是化療療法, 只是把蓮花的幾片花瓣弄枯萎了, 但根兒還在,土壤依然。沒幾日枯萎的花瓣凋謝,新的花瓣又長了出來。

現在的情形是毒蓮花仍在,且正常生長,只是適合它生長的土壤在悄悄的發生變化,由過去的適宜變成了不適宜。直白的說供毒蓮花生長的養分在漸漸減少,過不了多久就會消失殆盡。

土壤一旦沒了,毒蓮花長得再好也得死掉,早晚的事。

這就是中醫的神奇之處——治本之源。要不不治,治就去根兒。

得病如牆倒,祛病如抽絲的道理老譚懂,他現在是保持樂觀心態,告訴自己不著急,慢慢調理,估計兩年之後能好。

這期間最好不要發生啥事,彆著急上火,一旦著急上火容易讓病情惡化,前功盡棄。

這是他的真實感覺,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午後時分, 來自重慶的七位香客到了。

七位香客四女三男, 平均年齡五十多歲。年齡最大的六十八,是領隊,叫王建國,軍人出身,身材高大,國字臉,面相威嚴,不怒自威,一副首長樣兒。

另兩位男的年齡六十一、二上下,中等身材,看上去是退休幹部,叫王勝利和李國華。

四個女的中歲數大的五十八,叫李霞,其餘三個叫嶽桂梅、李豔景、袁芳。袁芳歲數最小,四十五。

七個人同是糖尿病患者,可以說是病友。都愛旅遊,又同是信佛之人,便組織在一起開始遊歷隱藏在深山之中古剎廟宇,可謂是逢寺必進,遇廟燒香。一路下來既陶冶了情操,又鍛鍊了身體,間接的治了病,同時還禮了佛,可謂是一舉四得。

說實話像他們這樣能四處旅遊的香客是有經濟基礎的,普通老百姓比不了。普通百姓得了糖尿病得緊衣縮食,再好的日子也過得緊吧,不可能四處旅遊去——不花錢呀。

當晚老譚做了滿滿一桌子菜歡迎新來的朋友,知道他們是重慶人,特意做了四道多辣帶麻的菜。

最新小說: 棄誓者的信條 秘寶尋蹤 紅塵有仙路 修仙:開局全點魅力了 死神黑線 糟糕,惡毒女配她搶了反派戲份 傳奇女將軍 穿成老婦,我靠QQ農場養全家 清穿紅樓:林氏長女有張烏鴉嘴 陰陽古扎人 玉堂閒話 魔尊掌中歡 輪迴至仙 顧盼飛陽 軍旅之孤狼 團寵嬌妻:我帶空間物資穿七零 最後的獵魔人 死亡通知 青銅時代. 喧囂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