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女人在生完孩子後會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把愛也全部傾注在孩子身上,進而忽略了丈夫的存在。
孩子是她的全部,生命的唯一。
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大部分跟成長經歷有關。
比如林燕,從小失去父親,三歲時母親帶著她和弟弟再嫁,接著繼父再亡。從小目睹了母親命運的悲慘和活人的艱辛,深知母親把自己姐弟三人拉扯成人的不易。
母親的剛強與獨立,和對生活的不屈潛移默化的感染和影響了她,使她在有了孩子後獨立自主的個性漸漸顯露出來,尤其老譚還是在孩子剛滿月的時候就走了。
那是她和孩子最需要照顧的時候,也是她和老譚最難的時候。老譚走的揪心裂肺,她支援老譚老譚走也是萬般不願。
可是能有啥法呢?想過日子、想養孩子得掙錢呀。
其實她和老譚是同類人。老譚從小沒有父親,經歷了和她差不多的經歷,甚至比她還慘。兩個人骨子裡都剛強、獨立、不服輸,同時都有著致命的缺陷——強烈的自尊心和敏感的自卑心理。
兩個人都按著自己的方式生活著和做著,少有溝通。希望著對方的理解,卻不試著去理解對方。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承認,對方不理解寧肯錯下去。
老譚的改變是因為他總帶團隊,逼著自己變的。林燕也有改變,但很小,因為她有兒子的陪伴,這在某方面還加深了她獨立自主的個性。
當然,其中也有性格原因。
老譚生性豁達,不拘小節,所以很多事看得開。林燕性格內向,固執,認死理,認準的事輕易不改變看法,所以很多事看不開,經常往極端的方向想。
老譚只做不說,不主動溝通,林燕就覺著他是無聲的對抗。
結果就成了現在這樣。
這個冬天很冷。
老譚在打完人的第二天,獨自開車去了集寧。
集寧店重新裝修擴大了營業面積後,已經成為集寧市最大的餃子館,每天都是爆滿,生意非常好。
李志文和他媽都在這裡工作,他在餃子間煮餃子,幹得挺好。和孟夢離婚的打擊已經消退,小夥子又恢復到以前狀態,很有精神,看上去成熟多了,也有了內斂,正在向標準的男人方向發展。
和他一起煮餃子的還有老王,老王還兼職著維修工,店裡哪地方有啥小來小去的毛病他都能鼓搗,實在整不了的再請專業人士。
老譚和倆人親熱的嘮了一會兒,隨後來到前臺。
佟欣和黃麗娟已經準備好了茶水,還有一個女的,黃麗娟同學——康敏。康敏還在電視臺做美食節目,她是回家看孩子,順便來見見老同學,沒成想老譚也在。
倆人是老朋友了,各自上前握手,互致問候,隨後四個人坐下來一邊品茶一邊閒聊。
“你們現在一天賣多少錢?”老譚問佟欣。
“平均四萬。”佟欣說。
“不少了。”老譚道。
“嗯,還行,在集寧算高的了。”佟欣滿臉的自豪。
“你們現在是集寧老大了。”
“老大不敢當,一般般。”黃麗娟適時的做了炫耀的低調。
“譚師傅這回多待兩天,反正也沒啥事。”佟欣說,她一直稱呼老譚為譚師傅。
“要不然也走不了,我給我小叔子打電話了,叫他殺羊,吃完羊再走。”黃麗娟笑著說。
“可別。”一聽殺羊老譚馬上阻止,“殺啥羊呀,要這樣我現在就走。”
黃麗娟說:“晚了,估計現在羊肉都下鍋了,你打電話的時候我就叫他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