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吃狗肉有幾個地方有名。
第一當屬西塔,朝鮮族集聚區。鮮族人愛吃狗肉,有“鮮族人過年喝死狗”的說法。在省城,只要有狗肉的飯店百分之九十是鮮族飯店。
西塔最有名的是“西塔大冷麵”。到他家狗肉是桌桌必點,冷麵現壓現煮,小拌菜自選。偌大的大廳近百桌,那還得排隊呢。
其次是長白狗肉。位於和平區南部,現在叫長白島。最先那裡有一家鮮族飯店叫“長白狗肉城”,狗肉做得好,遠近聞名,很多人慕名而來。後來陸續開了好幾家,人們吃狗肉就過來,漸漸就形成了“長白狗肉”的名號。
再次是蘇家屯狗肉,以“狗醬”好吃聞名。也確實是,拿狗醬直接拌大米飯都香,一般人能吃兩大碗,走時候還得打包。
當然,吃狗肉的地方很多,只要是冷麵店一般的都有。三臺子也有幾家,排進前三的事“川江大冷”“陵北大冷”和“集家狗肉館”。
“陵北大冷”年頭最長,老店,位置好,在飛機場四號門前面,三臺子人都知道。他家特點是實惠,十塊錢吃飽,一百塊錢吃好,童叟無欺老少皆宜。
由於開的年頭長,主道多,口碑一直很好。
他家最牛逼的是到了冬天關門歇業,第二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再開,老闆夠個性。
“川江大冷”開業有五、六年,走的是快餐路子,特點是酒水便宜,用老百姓話說是酒蒙子集散地。
但該咋是咋,他家狗肉還行,全是大狗,吃著香。
最好的是“集家狗肉”,不但在三臺子,市裡也有名,很多人都打車來吃。一天三條狗不夠賣,都是現烀的,上午去早了得等著,下午去晚了就沒了。
他家的特點是狗貨全,不但有狗肉,狗蹄、狗頭、狗鞭、狗雜、狗皮、狗骨頭都有,同時他家是唯一有炒菜的,整的像中餐館,所以客人不斷,都愛過來。
劉哥和老譚去的就是他家。
由於來得早,狗肉還沒好,倆人先點了兩個小拌菜慢慢喝著。
“兒子下半年該上初中了吧?”劉哥問。
“嗯,上初中。”老譚說。
“定好上哪了嗎?”
“三十三。”
“三十三?沙河子那個?”
“對,就那。”
“三十三是市籃球基地,好幾個國家隊的都那出來的。”劉哥說。
“是,孩子喜歡,非得上那。”老譚有點無奈的說。
“打籃球也行,但費用高呀,三十三不好進,得不少花錢。”劉哥說。
“是,教練給聯絡的,只要文化課合格進去沒問題,已經試訓完了,排在前三。”老譚說。
“我不建議孩子打球,當個愛好還行。”劉哥說:“打球累,動不動就受傷,現在孩子多金貴,一家一個,萬一傷的嚴重一輩子的事”
劉哥說的不無道理,老譚考慮過,也跟兒子說過,但沒啥效果。兒子說他不怕,下定決心走體育這條路了。
看兒子堅定的表情想到自己,自己和兒子這個年齡時開始支門過日子,過早的當起了一家之主。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說的沒錯,但也無奈,都是逼的。
兒子倒不至於受窮,但挺懂事,這和他的成長經歷有關。從小身邊沒爸爸,和媽媽一起生活,相比較同齡孩子自立得多,已經有了超出年齡的辦事能力,這點老譚很欣慰。
服務員端著滿滿一盤剛烀出來的狗肉放在桌上,順帶一頭大蒜和一碟狗醬。老譚單獨要了鹽面跟細辣椒麵,他喜歡把狗肉蘸著和好的鹽面辣椒麵吃。
吃狗肉喝燒酒,神仙見了抖三抖。
飯店進來幾桌客人,其中一桌的人和劉哥認識,過來嘮了兩句,然後熱情的叫服務員給加了個菜。這是三臺子人規矩,在飯店吃飯碰著熟人,不加酒就加菜,顯得混和。有時候還互相敬著喝兩杯,交情深的能直接豪爽的把單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