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譚回到家裡,原以為兒子會在家,沒成想沒在。給林燕打電話說兒子私自跑北票去了,要陪奶奶在家過年。
“那咱倆三十回去。”老譚說。
“想啥呢?我回不去,我媽病了。”林燕說。
“媽病了?”老譚一驚,馬上問:“啥病?咋回事?”
“昨天買豬飼料回來的時候騎電動車在大壩上走,摔著了,腿都腫了,動彈不了,我還想你回來去伺候呢。”林燕說。
“噢,摔著了,那你說病了。”
“摔著不就是病了你到家了?”
“嗯。”
“你去我媽家吧,幫著喂喂豬,做做飯,要不然我回去了,我這過年忙,走不開,晚上都得發貨。你先去,後天我大弟他們三口回來,然後你再回來。”林燕說。
“哦,行。”
“你咋去呀,道不好走,高速都封了。”林燕問。
“想辦法唄,今天去不了明天去,下午雪就停了。”
為人都有雙層父母,丈母孃也是媽。老譚和林燕雖然感情不好,但畢竟這些年夫妻,沒到連丈母孃都不認的地步。
話說回來林燕對老譚母親也好,雖不常回去看望,但兒媳婦該做的一樣不落。和五個大姑姐相處融洽,相互間總通電話。
在外人看老譚和林燕是和睦夫妻,挑不出啥毛病。
沒事的時候琢磨,在我們周圍這樣的夫妻很多,把日子過成如水的平淡,彼此間沒了激情,看對方的眼神雖不反感,但絕不是欣賞和喜歡。
彼此忙著自己的事,少有交流,即使天天見面也很少說話,各自完成著家庭中約定俗成的任務,然後就是各顧各的活,哪怕睡同一張床上也是倆被窩。
都進入了中年夫妻的純友誼。
只不過老譚和林燕嚴重些,這裡有老譚總不著家的原因,也有林燕個性強的原因。夫妻間的事很難分誰對誰錯,在沒原則性錯誤的情況下只能是各自五十大板。
這樣的天即使雪停了小車也不好上道,老譚個華清媳婦打電話,要了臺貨車送他去了丈母孃家。
林燕媽的腿傷的不太嚴重,但對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來說行動受到阻礙,多有不便。加上還養著五十多頭豬,喂都是個問題。
老譚伺候了兩天,臘月二十六下午大小舅子一家三口回來了,第二天小小舅子也到了,於是老譚回到省城。
回來後各個店面走走,和老朋友見見面,轉眼到了二十九,第二天過年。
晚上十點,林燕到家,倆人說起到哪過年的事。
這回是老譚這邊出了狀況,豔華受燕子、張宇夫妻倆邀請,和老鄧去了呼市過年,省城這邊剩下張麗和忠清。
老譚想豔華走了他應該留下,便跟林燕說三十倆人在省城過,初一去林燕家。北票不用回去,兒子全權代表了。
林燕不同意,要回她媽家。
“老大、老二都回來,加上老太太七口人,住的地方都擠吧,咱倆再回去,上哪住去?”老譚問。
“先可著你住行了吧。”林燕說。
明天過年了,老譚不想因為這事不高興,整的連年都過不好,便說:“行,聽你的,明天你下班回來接我。”
於是這事就這麼定了。
可是事情總出差頭,第二天,林燕大弟帶著小弟來省城接小弟從南京飛過來的媳婦孩子,直接把林燕也接走了,扔下了老譚老哥一個。
老譚不生氣是假的,他想不出林燕和兩個小舅子咋想的,明擺著把他當成了外人。
說實話他當場氣得火冒三丈,血壓飆升,險些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