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老譚母親生日,家裡非常熱鬧。
老太太的五個閨女、五個姑爺全部到齊,兩個外甥女、外甥女婿、三個外甥,兩個外甥媳婦也都來了。還有本家的侄男哥女,村子裡的老鄰舊居、親朋好友也都過來給老太太祝壽,熱鬧程度不亞於辦事情。
中午吃過飯,豔華她們回去了。老譚沒跟著一起走,家裡還有不少客人,他得陪著。
母親生日過後家裡消停下來,老譚安靜的陪母親待了幾天。
一晃兒到了臘月二十,回來快一個月了,到了起身回省城的時候。
晚上吃過飯,五姐在外屋地忙活著給弟弟收拾回家帶的東西。有小米、年糕、鹹菜疙瘩、豬肘子、豬蹄、羊肉、笨雞蛋、鹹鴨蛋
“五姐,拿不了那多,有點就行。”老譚在旁邊說。
“這還多?不多,都帶著,你們爺倆兒在家吃了,林燕還沒吃著呢。”五姐說。
“那也拿不了這多。”老譚說。
“咋拿不了?又不叫你揹著,明天的並客車就你們爺倆兒,趕專車了,直接送到你家樓下,多省事。”五姐說。
每次走的時候五姐都會帶很多東西,還唯恐不夠,使勁兒往包裡塞。
姐姐疼弟弟實心實意。
哎,親情呀——
看著五姐收拾,老譚的眼睛有些溼潤,默默的回到屋裡。
母親知道兒子明天要走,每天這時候都躺在鋪蓋上睡了,今天沒有,精神著。
“以後你那酒少喝,有毛病不知道嗎?”老太太說。
“嗯,少喝。”老譚答應著。
“酒不是啥好東西,尤其現在都是酒精兌的,喝了造置身體。要喝就喝點兒好的,別喝瓶的。”母親說。
“嗯”
“有啥不如有個好體格,看你們這些年輕的,不是這有病就是那有病,都不如我個老太太都是自己造置的。以後少喝酒,少吃肉,多吃點素的。”母親囑咐道。
“嗯,吃素的。”
“你五姐給你裝的你都拿著,知道你們那啥也不缺,這不是家裡的嗎,你們那沒有。”
“嗯,都拿著。”
老譚答應著,心裡不是滋味。
老太太想到過年,說:“你那好幾家飯店,幹活的也都是咱們農村的,過年不放假,給人家做點好吃的,也給個紅包。”
“給,每年都給。”老譚說。
“幹啥都不容易,看著掙倆兒錢,過年都回不了家你剛出去那兩年回不來,就我一個人在家過年,那三十煮幾個餃子,吃著沒味兒大初一的你五姐和你老姐夫就回去看我,等初二你大姐她們姐幾個來了,還像個過年樣。”母親說著,聲音漸漸低沉下去。
老譚眼裡含著淚花
“再不不回去了”
“嗨,聽我這麼說,你那還有個家呢。”母親寬慰的說:“你和家恆回來就挺好,該說不說這回表現不錯,連來帶去的一個月,也行了。過年去你老丈人家看看,你還有個老丈母孃呢,那也是你媽。”
“嗯,去。”老譚答應著。
“我不用惦記,你也看著了,體格好,沒毛病,五、六年沒啥事,再遠就不敢說了。人老了不但沉重,不知啥時候就走壽數是一定的,改不了,能活這大歲數知足不用總給我錢,不缺錢花,再說給我也花不了,上哪花去都不知道。”
老太太說到這笑了,從鋪蓋下面摸出個塑膠口袋,慢慢開啟,從裡面拿出一沓錢。
“這個給家恆,就當過年的壓歲錢了。”
“媽,不用。”老譚趕緊說。
一旁的家恆也說:“奶奶,不用,我有錢。”
“你一個孩子有啥錢,這是奶奶給的,回去買個本啥的,好好唸書,好考大學。”老太太說。
“媽,不用,我家錢夠花。”老譚說。
“看你,這是媽給家恆的,又不是給你的。老太太疼大孫子,家恆,趕緊拿著,要不然你奶奶該生氣了。”老姐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