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會長沒想到,現在年輕一輩的廚師竟然還有會做紅燒肉扒白菜的,這道菜他自認做不好。
他在二十年前去東北學習的時候吃過這道菜,是東北菜大師張萬泰親手做的。那味道,現在想想還吧唧嘴。
從東北迴來後試著做了幾次,但都不理想。不是白菜不入味,就是扒的時候散形,最後不得不放棄。
沒想二十年後再次吃到,心情難免激動。當把第一根白菜夾進嘴裡的時候,那個一直在記憶裡徘徊的味道瞬間溢滿口腔
趙部長是懷著複雜的心情品嚐紅燒肉扒白菜的。
當年帶著光榮花從前線回來的時候,為了表彰他們這些歸來的英雄,部隊特意請了省裡的烹飪大師張萬泰掌勺,親手做了這道“紅燒肉扒白菜”。
記得師長說只有省級宴會的時候張大師才會親自出手,他們能吃到算有口福了。
當時年輕,覺著不就是大白菜紅燒肉嗎,有啥了不起的,想吃的話到飯店隨便吃。咋地?大師做的就倆味兒?比龍蝦鮑魚還好吃?
還真比龍蝦鮑魚好吃。
說實話,那是他這輩子吃的最好吃的大白菜,最香、最不膩人、最有回味的紅燒肉。
之後,再沒吃過。
無可爭議,“紅燒肉扒白菜”獲得了所有評委的好評,全部給出十分,最終得分——九十。
“這道菜太好了,大白菜清香爽口,吃了還想吃。我從來不吃紅燒肉,但這紅燒肉我吃,一點不膩人,還有點白菜味。”康敏打完分後依然讚不絕口。
這種場合她得保持形象,要不然早上去把整盤菜端過來大快朵頤了。
“這是盤好菜,做得好,我做不出來。”郎會長誠懇的說。
“老郎,你多少年沒吃著了?”趙部長問。
“有二十年了,還是年輕時去東北學習的時候吃的,之後再沒吃過。”郎會長說。
“老話講紅燒肉扒白菜,把廚子腸子愁壞,一般人不敢調理。”一個評委說。
“沒省思能吃著紅燒肉扒白菜,沒白來,老郎,以後再有這事想著叫我。”另一個評委說。
這邊評委們談著,那邊嘉賓們拿著筷子在展臺前品嚐。最先光的是紅燒肉扒白菜,有下手慢的沒吃著,直遺憾的搖頭。
所有吃著的都讚不絕口。
很快,總分出來了。
冠軍是楊志軍,總分一百七十五。
亞軍是東北人家廚師長,他的松鼠魚得了八十分,加上溜肉段的七十五分,總分一百五十五。
季軍是小東北廚師長,總分一百五十二。
緊接是頒獎儀式。
前三名獲得了證書和獎品。
獎品在其次,當大紅證書出現的時候很多人又震驚了——沒想到還有這個。
都以為只是做做菜,評個一二三,象徵性的發個獎完事了。
證書!
就算不被承認也是榮譽的象徵,值得驕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