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當然打不起來,咋說古毅這些年也不是白混的,他之所以敢保證讓這些商戶賣到春節,就一定有原因。
承包皮草城的是集寧的一個大哥,和古毅雖不熟,但幾分面子還是給的。加上現在的大哥都開始往商業上發展,和政府部門或多或少的有些關係,透過政府這個橋樑彼此都認識。俗話說不看僧面看佛面,雖然孫於聰沒直接出面,但古毅能來就是代表商會和孫於聰。
集寧大哥再厲害這個面子也得給,在電話裡把帶頭鬧事的罵了幾句,門外的那群人就散了。
事情已經解決,古毅三人不再逗留,和六哥與幾個商戶告辭,便出了皮草城。
三人覺著沒在裡面沒待多長時間,其實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過去了,一看時間已經到了下午一點多,便趕緊開車往西街趕。
事不湊巧,碰上個出車禍的,本來就不寬的馬路被車禍現場一堵誰也過不去,沒辦法調頭繞路而行,到地方快三點了,賣羊雜的半條街店面全部午間休息,沒一家營業的。
三個人懊惱之餘只好慢慢開車沿街尋找,希望能找到一家營業的——都餓了,不吃羊雜別的也行。
突然,老譚看到不遠處有家餃子館,吸引他的不是餃子,而是店名——“阿巧餃子館”。
古毅也看到了。
“阿巧餃子館?譚老弟,你家分店。”古毅當然知道不是老譚的分店,話語中帶著玩笑的意味。
“這可不是,模仿的。”老譚說。
確實是模仿的。店不大,一百來平,沒怎麼裝修,只是牌匾上寫著“阿巧餃子館”。
既然碰著了,老譚沒了吃羊雜的心思,想要進去一看究竟。
三個人停了車,走進餃子館。
進來之後古毅先笑了,相跟著老譚也笑了。
說是餃子館,其實是個小吃部,三室兩廳的房子改的。借勢就利,廳做廚房,居室做餐廳,倒也和諧。牆上是彩色菜譜照片,都是些小毛炒,連涼帶熱有三十道。餃子五種餡,和真阿巧一樣,就是不知道味道咋樣。
一個女服務員穿著羽絨服趴在靠暖氣的桌子前睡覺,三個人進來也沒醒,看樣是正夢黃粱。倒是從裡面的雅間裡走出一個穿著廚師服的男的,看了三人一眼,問:“吃飯呀?”
“吃飯,吃餃子。”古毅說。
男的走到服務員身邊,拿手推了推,嘴裡道:“來客人了,還睡?”
服務員先是打個哈欠,然後把眼睛睜開,很不高興的“啊呀”一聲。
男的招呼古毅三人進到裡面雅間坐下,倒了熱水,然後拿來一張選單。這時服務員進來,男的走了出去。
老譚把選單看了一眼,發現和牆上的一樣,就遞給古毅,然後問服務員:“你家和呼市的阿巧餃子館是一家嗎?”
“不是。”服務員很乾脆的回答,反問道:“呼市也有阿巧餃子館?”
“有,並且生意挺好。”老譚說。
“那他家也不是正宗的,和我家一樣,跟人家學的。”服務員說。
老譚禁不住好奇的問:“你咋知道他家不是正宗的?”
“阿巧餃子館省城的,咱們內蒙沒有。這老闆是我三姨,她到省城看人家餃子館火,回來改的。”服務員心直口快的直接說了出來,她要知道眼前這個光頭男就是阿巧餃子創始人,不知作何感想。
“你三姨加盟的?”老譚問。
“不是,就改個名。我三姨是面案,包餃子好吃,這以前也是餃子館。”服務員說。
原來是這回事。
老譚笑了,心裡合計要不要找老闆談談,叫她不要叫阿巧,這可是侵權行為。可是看小餃子館這樣又覺著沒必要,集寧離呼市一百多里地,不存在競爭,也影響不到哪,不如叫她幹著。
為掙倆錢都不容易,能過得去就行。
三人點了四個菜,兩盤餃子,一瓶白酒兩瓶啤酒。
菜先上來,餃子還得等一會兒,仨人先喝起來。古毅和周玉軍得開車,喝啤酒,老譚喝白酒。
“他家模仿你家,看樣生意不咋地。”周玉軍對老譚說。
“現在不是吃飯點兒,看不出啥樣。”老譚說。
“其實你家應該放加盟,收加盟費,那多賺錢。”古毅說。
“還不是時候,另外也不想。放加盟有利有弊,是掙錢,但容易把牌子做砸了。加盟的為了賺錢偷工減料,做臭了把直營的也連累了,犯不上。”老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