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老譚按著慣例回了一趟老家看望母親,回來後開始進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
現在我們應該稱餃子館為公司了,雖然只有三家店,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個職能部門也都建立起來,當然不可能每個部門都有負責人,大部分都是兼職。
採購部兩個人,一個是華清媳婦,另外一個是司機。
華清媳婦負責每天把三個店面報上來的申購單發給各個供貨商,供貨商第二天早上把原料送到每家店裡。除了這之外她還負責庫房,裡面有各種調料和米麵糧油,以及前臺用的各種物品。
司機負責給店面配送餃子餡和冷盤的手工製品,以及和華清媳婦一起採購飯店常用的低值易耗品,包括洗滌劑、拖布、抹布、工裝、餐具等等。
財務部只有一個會計,有時候豔華過去幫忙,也能忙過來。會計主要負責每天的營業報表,採購單稽核,給供貨商進行結算,員工的工資發放等。
現在是三家店,一個會計能忙過來,要是再增加店面就有點忙不過來,需要增加人手。
辦公室招了一個文員,負責行政上的一些事,同時負責招聘,列印檔案,做會議記錄等。
人力資源這塊暫時由張麗兼著,前臺人員的培訓工作也是她負責。
忠清是老店廚師長,兼著出品總監,出品部暫時就他一個人,統領著兩個廚師長。
市場部燕子負責,上半年沒有在省城做店的計劃。她現在主要工作是考察市場,給下半年的兩家店選位置,同時和張宇溝通,準備做呼市第一家阿巧餃子館。
這樣看也是個公司了,只不過還沒發展起來而已。
老譚的工作安排是張宇飯店裝修之前帶裝修公司的向總過去,定下裝修方案,然後開始裝修。同時把木蘭和楊志軍他們安排到省城培訓學習。
集中精力把省城三家店整頓一個月後,時間就到了四月份。安排好公司的事後,老譚、燕子、向總一行三人開始出發呼市。
老譚原打算在呼市找裝修公司的。向總的公司在省城,去呼市有點遠,不方便。但一直和向總合作了,並且很愉快,所以就問了向總一嘴。
向總直接說沒問題,他的工地不單單在省城,外地的也有,哪的活都接,為了賺錢嘛。並且說一旦在呼市開啟局面也是好事,又多了一個地方。
到呼市後老譚和張宇見了面,什麼事燕子已經都提前和他訂好了,也就沒啥囉嗦事,很順利的進行了交接。
張宇也願意當甩手掌櫃的,就把一切都交給老譚打理。當然在呼市他是老人,各方面都熟悉,一些外圍事由他負責。
張宇這麼做是明智的,收穫愛情的同時還不耽誤買賣。
他看的是以後,相信阿巧餃子館在呼市一定能開啟市場,並且引爆。
這也是一個商人的精明與眼光。
當然,他對燕子是真心的,不是想透過燕子來達到做阿巧餃子館的目的,這方面的可能沒有,還沒那麼齷齪。
老譚到了之後的第五天飯店停業,把楊志軍、木蘭,還有他倆選中的員工安排到省城老店去學習,然後開始裝修。
這期間老譚考察了呼市的原材料市場、餐具市場和炊具市場。原材料市場的原料比較單一,餃子館需要的部分原料沒有,需要在省城發貨。
餐具和炊具都不便宜,比在省城發貨還要貴出很多,老譚決定在省城發貨。
考察完市場,張宇安排了兩個飯局。一個是他在呼市的朋友的,另一個請的是呼市武裝部部長。說起來這個武裝部部長和老譚是一個省的人,老鄉。
部長姓賀,六十了,馬上離休。看上去鶴髮童顏精神抖擻,一點不像六十歲人的樣子。酒量出奇大,白酒兩斤不成問題,和老譚棋逢對手,加上還是老鄉,有一見如故的感覺,倆人喝的很高興。
部長許諾,只要老譚在呼市開飯店,有啥事就找他,全力解決。
老譚知道酒桌上的話不算話,一個開飯店的還輕易麻煩不到部長這個級別的人物,雖然如此,但能和部長喝的開心,成為朋友,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老譚抽空去了一趟觀音寺,這回大德沒出去行腳,有幸相見,倆人在他的禪室裡攀談起來。
“每個人都是修行,只不過出世入世而已。世人與佛有緣,佛又何嘗不是世人。”大德說。
“以出世的智慧做入世的事,覺者所為。佛說離苦得樂,修行人只不過途徑不同罷了。我這輩子可能安靜不了,沒出世機緣,只能在塵世裡抹趴滾打了。”老譚笑道。
“譚師傅大智慧,真修行,多開幾家飯店,多招些員工,亦是福報。”
“我這不行,小打小鬧。要說修行還得是那些養活上萬名員工的企業家。不但給國家納稅,還給國家解決了就業問題,大功德。個人觀點,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企業家都是愛國者,有民族責任感,到最後都是真正的慈善家。
就說汶川地震吧,捐款最多的不是報導的那些明星。都是企業家無私奉獻,成千萬上億的拿錢,人家才是大修行,大功德。”
“譚師傅把世事看得很透。”大德讚許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