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休息,上午去了妹妹家看了小外甥,中午在那吃的飯,從妹妹家出來後沒直接回家,而是轉悠到餃子館老店。
老店的裝修再有二十天完工,此時正是忙碌的時候。
老譚站在廚房中央,華清領著幾個安裝工人在安裝置,孫海成在試火。
整個廚房分兩部分,前面以明檔出現的是營業廚房,一字排開,從左到右依次是冷盤、熱菜、餃子間。後面是冷盤和餃子的中央廚房,面積和營業廚房一樣大,能同時供給八家店面的貨源。
王紅正領著雅茹在中央廚房餃子間收拾衛生。裡面的裝置全是新的,有加熱灶臺,和麵機、壓面機、攪拌機,兩組操作檯,四個恆溫餃子餡儲備冰箱。
老譚進了臺真空塑封機,給配送餃子餡準備的。以後餃子餡全部真空塑封配送,冷盤的手工製品也是如此。
冷盤加工間裡方建軍帶著新招的小徒弟在幹活,他這裡的裝置設施和餃子間一樣齊全,並且有熱加工灶臺,幹活非常方便。
在廚房設計這塊,老譚是專業的,已經成了大師。
二樓的辦公區已經裝完了,現在主要裝的是包房和大廳,全是木工活,木工完事上油工,油工完事上電工,最後上軟包和裝飾。
老譚領著張麗樓上樓下參觀一圈,然後來到外面,站在不遠處看著店面。
老譚的心是激動地,還有幾分自豪。雖然不是老闆,但這畢竟是自己打造的,很有成就感。
“你家這是準備大幹呀。”張麗帶著羨慕由衷的說。
“有那個意思。”老譚說。
“聽李爽說今年還準備開三部?”張麗問。
“嗯,開。”老譚肯定的點點頭,說:“今天豔華和燕子去黃山路看店了,裝修完這裡就開始裝三部。”
“速度夠快的。”
“還行,三年三家店。”
“我看赤山路店挺火,吃餃子的都排隊。”
“必須的,我不是老譚嘛——”
在張麗跟前兒老譚敢無拘無束的吹吹牛,倆人太熟悉了,彼此都不在意。
張麗瞟了老譚一眼,說:“切,還喘上了。但你家做的確實好,不服不行,關東人家放你走是一大損失。”
“現在生意咋樣?”老譚問。
“還行,你打的底好,一天六、七萬,一個月二百萬。”張麗說。
“賣二百萬就行,不錯了。”
“下個月能多點兒,十一定了八份婚禮。”張麗說。
“噢,周曉梅上班了嗎?”老譚問。
“過了十一上班,她媽來了,給帶孩子。”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年,王剛和周曉梅的孩子都一歲了。老譚自打離開關東人家,就沒打聽周曉梅和王剛過的啥樣,一直忙了,心裡有點過意不去。
“現在王剛他倆咋樣?”老譚問。
“挺好,恩恩愛愛,王剛下了班就往家跑,上班張嘴就說他兒子,稱職好爸爸。”張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