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怕鬼,鬼不是怕不怕的事,而是信不信。
信,心中有鬼,自然怕;不信,心中無,自然不怕。
但是人們對未知的永遠是好奇和恐懼,原因就是未知。
尤其是在農村,鬼鬼神神、妖妖怪怪的事很多,由不得你不信。
這是老譚第一次碰到“鬼打牆”的事,還是在下雪的夜晚,所以記憶深刻。走在雪裡,觸景生情,也就不自然的想了起來。
那麼,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呢?
老譚是不信的。
雖然碰到了被鬼擋道的事,十分恐懼,但是第二天他依舊上學,下晚自習後依舊走夜路,勇往直前的走到梁頂那個地方。
在月光下點上一根菸,站在那抽著,並且四下裡尋覓,看看到底有沒有鬼出現。雖然心提留著,但是他知道如果真的害怕了,以後就永遠不敢走夜路了。只有把自己放在讓自己害怕、恐懼的環境中親身感受一下,告訴自己什麼都沒有,只是自己嚇唬自己而已,以後才不會怕。
人要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那為什麼走了一個小時呢?
後來他找到了一個比較科學的解釋——人的思維有時會出現一種障礙,在特定的環境裡出現幻覺,以為是前進,其實是在原地轉圈。
當然,這個解釋很牽強,但是他認為這個世界上沒鬼,如果有自己該看見了。
由於下雪,餃子館的客人不是很多。
燕子有事提前走了,豔華在,老鄧也在。
老譚先是和他倆說了新店裝修的情況,然後說到正事。
餃子館是老譚一手建起來的,可以說沒有老譚就沒有餃子館,這點豔華和燕子心裡都明鏡似的。現在新店開始裝修,以後還得要老譚管理。豔華和燕子想把老譚拉進來,不叫他出錢,屬於技術管理股,每年給百分之十的分紅。
目前看餃子館年利潤至少六十萬,百分之十就是六萬。這還只是一家店,兩家店就是十二萬,那三家呢?四家呢?
這絕對是一個吸引人的誘惑。
每個月豔華給老譚管理費,現在還要給分紅,老譚覺著無功受祿,有些說不過去。
“不用,給管理費就行。”老譚說。
“說實話早就想給你分紅了,之前老馮在,他對你有意見,也就沒提。上兩天我和燕子合計了,沒你也沒這餃子館,給你是應該的。另外咱們還得長期合作呢。”豔華誠懇的說。
老鄧也說:“一開始她倆就想開個小飯店,整個工資錢就行。這是有你,啥都是你張羅的,才開的餃子館,要不然哪有今天。豔華跟我一說我就同意了,這是必須的。”
老譚說:“這樣吧,現在咱家是挺好,但是第二家店啥樣還不知道呢,等第二家店開業之後看看啥樣再說。要是和老店似的火,掙錢,收回成本之後給我就拿著。現在看不出啥樣,先這地兒,你們給了我也不好意思拿,壓力還挺大的。”
“那有啥不好意思的,你應該得的。”豔華說。
“呵呵。”老譚笑了,說:“我要是天天在這上班還行,不在這上班,說白了就是個幫忙,還拿分紅,受之有愧。”
“不會叫你受之有愧的,第二家店開業後,要是和老店生意一樣,我打算做連鎖,多做幾家。到時候你專門負責管理運營,把關東人家的工資辭了。”豔華微笑著說。
“必須的,最開始我計劃把小餃子館做到全國去,咱家這個模式保證行,長江一線不敢說,但是黃河一線絕對好使,老百姓喜歡。”老譚蠻有信心的說。
“主要是咱家接地氣,門檻低,老百姓進來二十塊錢吃飽,領導進來也能吃好,還不丟人。餃子館本來就招人。”豔華興致勃勃的說。
說到餃子館以後的發展,老譚和豔華來了興致,談了起來。倆人越說越來勁兒,直到張麗打電話來老譚才想起吃火鍋的事,於是停止了談論,準備去張麗家。
正好豔華和老鄧也要回家,便開車把老譚送到張麗家樓下。
張麗和胡靜已經把火鍋準備好了,餃子也煮熟擺在桌上,就等著老譚來開吃。
老譚進門忙說對不起,張麗一邊給他找拖鞋一邊埋怨:“大雪天的,談啥呀,不行好天頭兒再談?還以為你不吃了呢。”
老譚陪著笑說:“能不吃嗎,下雪天就得涮火鍋,何況還是鐵子準備的。”
“切!還鐵子,有能耐今天別走,在我這住。”張麗白了他一眼。
“這大雪天還走啥,必須住下。”老譚豪氣干雲的說著,在桌子前坐下。
胡靜把調好的調料遞給老譚。
今天她面前破天荒的擺著一杯白酒,看樣是想好好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