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秀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只是隨便的抓了幾個可疑的陌生人。
當中居然就會藏著一條大魚。
完全就是意外之喜。
"這人的身份可是夠複雜的,他都說了些什麼?"
“他說,祖大壽在朝鮮的咸鏡北道,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露天鐵礦,這次是在和杜度交易的時候,被杜度發現了實情,打算順藤摸過,一路從鎮朔關,逃到了旋城,才遇到了咱們被擒。”
劉興祚簡單的說了一下關於王承胤來到旋城的經過。
差一點可以和他當年,從盛京出逃相媲美。
“杜度打算搶了算了,誰知道當時帶隊人,不想暴露鐵礦的真實位置,所以才逃到了這裡?”
這是什麼運氣,簡直是心想事成。
前一刻他們還在發愁,建奴礦石的來源,疑神疑鬼的以為,大明的商人們,又開始不老實了。
下一刻,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也可以這麼說,建奴們搶東西搶習慣了,那會收的住手,特別是祖大壽看起來更好打。”
對於最瞭解建奴的人,劉興祚來說。
這只是那些人的常規操作,能夠坐下來,安安穩穩的做生意,那也只有面對如今強大的大明。
以前的大明,在撫順做牛馬生意的時候,還不是被人給偷襲了。
現在讓皇太極,偷襲一下試試。
怕不是都會被送往各種礦山去開礦。
總的說來,那些被俘虜的建奴們也算是給解脫了,畢竟在大明幹活雖然也一樣沒有工錢,可管飽不是?
他還聽劉文秀說起過那些被送往礦山的俘虜。
一開始還以為要把他們活埋了,死活不願意進去,可後來就乖了。
同樣是幹活,同樣是沒有自由。
可給誰當奴才不是奴才?
大明好歹給口飽飯吃,瞬間就有了更大的積極性,畢竟在大明,奴才活的像個人了。
很快,接了話的劉二,就帶著王承胤走了進來。
在原本的歷史軌跡當中,崇禎二年,明、清交戰,袁崇煥令戴承恩在廣渠門列陣,祖大壽於南面列陣,王承胤在西北列陣,袁崇煥則在西面列陣以備戰。
中午時刻,清騎兵從東南面進攻,祖大壽率兵奮力接戰,而王承胤卻拔陣向南避戰潰逃。
崇禎十七年,為宣府總兵,與大同總兵姜襄不戰而降,兩人降表於同夜送至寧武,僅分先後。
現在成了大明的階下囚。
似乎也一樣沒有擺脫投降的命運。
只是這一次的投降,不但沒有官職,等待他的也只有工程隊中幹一輩子這一種選擇。
遼東很廣闊。
這個地方的路,可是要修很久的。
王承胤面像方正,若是不知道此人為人的話,第一眼的印象,就是一個大大的忠臣良將。
三十來歲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