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今年秋收。
開墾出來的莊稼,真的很難在短時間內收割乾淨,也很難補種出來年的糧食。
李長庚的一句發言,讓圍在桌子周圍的所有朝臣們都在交頭接耳的引論著可行性,只有軍部的人,端正的坐著。
治國理政,他們不擅長,或者說沒有辦法插手。
隨意也就不會在這個時候,多說什麼了。
當然對於朝廷如今的狀況,坐在上首位的晁剛,王衝,和在代表著冀州將軍,雍州將軍,以及袞州將軍的代表,心中都是一清二楚。
張弛有度,他們這些當兵打仗的也明白。
沒有好的後勤保障,即便是勝利了,也只是慘勝,在如今根本就不值得拿出來炫耀。
崇禎的目光看向了軍部的一方。
對於大明如今的兵力部署,他心中個有數,其中的消耗,也是巨大的,若不是鄭芝龍和劉香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運輸了幾十條船的糧食,暫時解了大明缺糧的問題。
現在崇禎一定在頭痛,從哪裡才能夠搞到更多的糧食。
而唯一的辦法,就是去搶。
沒有比讓自己的鄰居揭不開鍋,最能走壯大自己實力的辦法了。
當然,那樣的話,大明的損失就會很大。
漫長的補給線,前方計程車兵們,不一定會死在戰鬥之中,卻絕對有很大的一部分人會死在惡劣的氣候當中。
水土不服的問題。
在李過的軍隊當中還在普遍的存在,只是由於,有著軍醫跟隨,才沒有擴大範圍。
“皇上,末將以為,一動不如一靜,現在大勢在大明,只要穩住關內,等到來年積累足夠了的話,建奴根本就不再話下,剛剛末將也詢問了火槍大學士傅通,從劉文秀髮過來的火槍樣本,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趕不上大明傅通槍的射程和威力的。”
軍部在此時能夠說得上話的,也就晁剛和王衝。
而能夠就這件事發言的,也就只有晁剛合適,若是等到王衝說話,那麼事情就會被定為皇上的意思,最後就很難再有改變。
“讓火槍大學士傅通進來說說火槍的事。”
崇禎看了一圈,見沒有人再有補充的說法,心中就瞬間明白,大範圍的戰爭,是打不起來了。
他也不想在今年繼續打下去。
準確的說法就是,崇禎在登基之後,一直進行的策略就是穩定內部,對於戰爭,幾乎都是防守反擊。
在他認為,幾千萬的人口,只要能夠穩住內部不發生大的變化。
即便是科技跟不上,憑藉著經濟和人口的多少,拖也能夠把不足一百萬人口的建奴給拖死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只是連續的勝利,掩蓋了大明還沒有辦法,全面打出去的事實。
許多地方的百姓,都還是隻能夠吃飽肚子,完全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想著大明的國策是什麼。
當然,這些話,崇禎沒有辦法說出口。
也不能說出口。
正在思索間,傅通就被請了進來,同來的還有兩名他自己帶著的助手,一人手中抱著一支模型火槍,和大明如今的制式火槍都大不相同。
另一人則是扛著一塊支架板子。
“火槍大學士傅通,見過皇上。”
對於這些搞技術的人,一開始制式崇禎給出了豐厚的福利和條件,然而隨著道院不但的發展。
都快成為了整個大明下金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