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鴻臚寺,新的規定。
傅鼎銓卻沒有任何一點不適應的樣子,大明的稅收,國庫裡的錢財,那都是要花在自己的子民身上的。
若是用在外人身上,反而讓自己的子民忍飢挨餓。
就為了給自己掙得一個所謂的‘面子’,那玩意能夠讓敵人不進攻大明?
經過了幾千年的經驗和歷史教訓。
顯然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也就不需要給好處了。
就在卡瓦略進入了大明之後,李長庚已經抱著自己的公文,去往宮內找皇上商量這次和荷蘭人建交的條陳了。
第一次有一個很遠,很遠的國家,越過大海來到大明,想要建立一種穩固的,國家與國家的關係。
李長庚翻遍了書籍,都沒有找到前人留下的,可以合適應對的辦法。
沒經驗啊。
若是還像面對回鶻、吐蕃、党項、女真,龜茲、大食、于闐、甘、沙、宗哥等國,肯定是不行的。
現在女真人已經快要被他們滅了。
吐蕃也在即將要攻打的節骨眼上,剩下的那些小國家,也都早已經和大明斷交。
重新建立起來的鴻臚寺似乎只是在面對荷蘭一個國家。
他們大明還對這樣的國家,不是很熟悉,得到最多關於這個國家的訊息,也都是從鄭家和劉香的口中得知。
準不準確他們不知道。
可有一點很明確,就是大明需要派出一群人,去往這個國家,好好的看一下,最好是能夠建立一種可以長久的駐地。
這個他聽皇上說起過。
具體要怎麼做,他還沒有頭緒。
正思索間。
就被高宇順高公公,請進了御書房。
在這裡辦公的時間,已經比上朝的時間都要多。
“皇上。”
“坐。”
崇禎的手中拿著的是一份關於大明在整個冬季,需要賑災的地方,國家大了,總有某些地方照顧不到。
這就需要底下的官員們,勤快一點了。
要是能夠及時發現,並且為做出了有效的治理,那就是政績一件。
然而,要是視而不見的話,那麼問題就很嚴重了。
大明律上面可都寫得明明白白,就這你還不知道怎麼辦的話,那就是官員自己的問題。
“今年的雪災很大,所幸受災的人群並不多,對了道院修建的大橋,已經在使用階段了,有沒有發現新的問題?”
一項新事物的誕生,總會破壞掉原來的生態系統。
這一點,崇禎是深有體會。
當年建廠,看起來是撈到了大筆的財富,可對小作坊可是影響深遠,若不是他反應的快。
怕是那一年,就會有不少百姓們,因為手藝的無用,而導致吃不上飯。
最後從本來還小有積蓄,變成了赤貧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