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地。
洪承疇走出了馬車,看著眼前高大雄偉,矗立在風雪之中的雄關。
歲月流轉,曾經的雄關,才短短的幾年時間,就已經成為了商路的中轉要地,完全失去了應有的,抵擋敵人的妙用。
空有雄關,敵人卻在千里之外。
這種感覺,莫名的讓人感懷神傷。
曾經多少人,在這裡拋頭顱灑人血,抵禦外敵,現在只留下了往日英雄們的痕跡,只剩下一片平和。
儘管最近的一次,被敵人突破山海關的時間,只是在幾年前。
可洪承疇站在這裡,看著眼前的雄關,已經意識到,從此之後,再也不會有人打的進來了。
不是守城計程車兵和將官們有多麼的勇猛。
而是外面的敵人,都快要全部變成了奴隸。
沒了敵人,雄關也就剩下了紀念。
“走了,入關。”
洪承疇看了良久,已經來過許多次了,然而每一次來此,都是心緒澎湃。
山海關長城歷經洪武、成化、嘉靖、萬曆、天啟五朝修築,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前後用二百多年的時間,建成了七城連環,萬里長城一線穿的軍事城防系統,此前沒有人不為此自豪。
可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那這件事說事了。
火槍大明早就有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火炮也是如此。
自己的手中明明有著可以決定敵人是死是活的利器,卻蠢得不知道如何去利用。
要是早一點想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那還會勞民傷財的去修建這玩意。
在火槍和火炮出來之後,他就好好的研讀過關於火器的歷史,在大明開國年間,就已經有軍隊裝備火槍了。
而且使用的方法,也已經很接近現在的火槍兵的戰法。
然而,可惜的就是。
因為某些人,不斷的喊著奇技淫巧,硬生生的自廢武功,就這還不滿足,把許多的工匠,都給弄得連手藝都差點傳不下去了。
好在,大明遇到的崇禎皇上。
此時不知為和,洪承疇還有點感謝建奴們打進了山海關,要不然就朝堂之上的那些蛀蟲,不被收拾掉。
哪怕是有了火槍。
也是打不贏外面的敵人。
建奴勝利了之後,是在斬殺大明的子民和士兵,搶奪大明的財富,而大明若是勝利了,則是在友好的送回去,以此來展示自己的博大胸懷,又是還得送點東西。
這就是文人幹出來的好事。
人家是越打越富有,大明則是越打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