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過的發問,讓龔廷祥心頭一怔。
官員的分配,最近那幾年,一直都是很稀缺的人才,不是沒有人想來做官,而是符合條件的人很少。
對於那些想來做官,打著撈一筆錢財就走的人來說,崇禎朝的官,是最難做的,一不留神就會觸犯大明律。
之後就是,自己撈了多少錢財,就得吐出來多少錢財,還得去工程隊免費幹幾年勞改的活。
誰去求情都不好使。
往日大多數人想象中的人情往來,都在嚴謹的大明律下面,成了一句空談。
就是那些曾經誇誇其談的清流,都受不了這樣的制度,完全沒有一點的‘人情味’,這讓他們的手段怎麼施展?
只有那種從新培養起來的人,還沒有被某些惡習感染的人,才會覺得,大明的官做起來不錯。
習慣總是最難改變的。
所以選拔出來的官吏們,就更加的稀少了。
“李將軍是怕朝廷的官員太少,需要從軍隊抽調?”
“你又不是不知道,衛武軍多厲害的軍隊,還不是被拆了個七零八落,若是朝廷的人再不來的話,你覺得皇上不會這麼做?”
若是做官有油水可撈的話,就是讓人貼錢,都會有人搶著去做,可現在不但沒有油水,還勞心勞力的,根本就比不上當兵的待遇。
誰還會去上杆子做官?
雖然這話難聽了一點,也沒有人說出口,可大概的意思,就是這樣。
李過可是被自己的手下,問過還幾次了。
每一次他都說快了,可每一次過後,都是遙遙無期。
好幾次,本來是要調過來認知的官吏,都因為大明發生了各種各樣的事情,從而分配到了別的地方。
現在瀋陽周圍,都已經軍官了好長時間了,朝廷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檔案下來。
他的兵力根本就無法集中起來,想要一舉拿下整個建奴,都是有心無力,不是打不過,而是人太少,根本就忙不過來。
收復地太過廣闊,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幾萬人計程車兵,撒下去根本就看不到有多少動靜。
要是建奴們離開了撫順關,他們佔領了之後,周圍的那些範圍不需要清理?
清理過後不需要治理?
簡直是把他們這些武將,當做文官來用。
李過有時候都在給那些文官們祈禱:掙點氣,大好的局面,可就要你們來治理了。
可唸叨的也多,卻總是事與願違。
特別是最近,軍事上的事情,除了練兵,就再也沒有多少雜事了,可民生方面的麻煩卻是沒有斷過。
若不是一身的軍服,他都快要以為自己是當地的官吏了。
出了沒有稅收的權利,沒有募兵的權利,後勤也得需要大明來供應,實際上和歷史上的藩王,也就沒有多少區別了。
據他所知,朝堂上沒有人說他大權獨攬這種狗屁倒灶的事情,可在某些秘密的奏章之中,夾帶的私貨可是不少。
他李過就是不知道這些人的名字。
要是可以的話,他還真的想要找上門去,好好的說道說道一番,現在就軍部這樣一環套一環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