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后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收留的俘虜越多,對大明的後勤壓力就越大,前線計程車兵們的口糧,就會成為一個很大的負擔。
“皇后可以放心,海上的運輸中斷了,陸地上的運輸可沒有中斷,現在的西平,每一天都能夠接手一兩百人的建奴,這麼算下來,等到來年的春天,建奴也就剩不下多少人了。”
邢氏晃晃悠悠的,端著一杯葡萄酒走了過來。
沒有夜光杯,琉璃杯也成。
鮮紅的葡萄酒,在琉璃杯中,不斷地晃動著,就彷彿是生命的躍動。
她管著整個大明的物流轉運,對於運輸這一塊,心中有數。
而且她還知道,有些被姓們,可是連年都不過了,特意趕著馬車前去運輸俘虜的,就是為了多掙一點錢。
好改善一下自己家裡的生活水準。
用他們的話說,現在錢好掙了,反而不經花,以前那些捨不得的開銷,都是省去,現在就不成了。
習慣了好的生活。
沒有人願意重新過那種連飯都吃不飽的日子。
“也就是說,咱們不需要打仗
(本章未完,請翻頁)
,建奴們自己就會不行了?”
張嫣插口問道。
然而在‘不行了’三個字出口之後,懂得人都是眼神怪異的看了看張嫣一眼,沒有人在這個時候,失禮的去調侃失語。
張嫣似乎後知後覺的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
臉頰一紅,眼神一飄,隨即就不是很在意的左右看了看。
心中默唸著崇禎是給她的話:只要自己不尷尬了,就是別人的尷尬。
別說還挺好使的。
“建奴會一直往後退,而更北邊,都是天寒地凍的天氣,咱們大明計程車兵在這方面很吃虧,所以需要更多的禦寒棉衣。”
高桂英說的這一番話,實際上就是晁剛告訴她的。
若不是今日的宴會,她也會找機會給周皇后說出來。
調動棉衣這樣的戰略物資,是需要有一個擔得起責任的人,批准才行的。
畢竟,原本的棉衣,已經按照人數發放下去了。
額外的調動儲備物資。
晁剛是沒有這種權利的。
“調動儲備物資,我記得只要軍部的三位將軍同意就成,難道也要我來簽字?”
周皇后在有了孩子之後,一門心思都放在了朱慈烺的身上。
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還有這樣的權利。
“三位將軍,現在能夠迅速聯絡上的只有兩位,還有兩位離得很遠,所以······”
高桂英實際上也是有這個作用的。
不過皇后在的話,那就更好。
而這也是高桂英最聰明的地方。
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把自己給摘出來,免得最後陷入了宮鬥環節,讓不明真相的人胡亂猜測,最後好好的朝堂,被人猜忌的烏煙瘴氣。
“本宮知道了,今日宴會散了之後,我就起駕去找晁剛,相信他在這個時候,是很可靠的。”
周玉鳳一陣無語。
只是辦理了一次宴會,卻又成了一次莫名其妙的特殊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