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走了馬士英他們,李定國就再次投入到了建設南京城當中去了。
雖然輕鬆的拿下了整個南京,可手上的事務,一點都不見少多少,曾經的官員不作為,只想著撈錢耍官威。
積累起來的所有事務,簡直是不要太多。
於此同時。
一路檢視地方的崇禎,剛剛經過了一處小鎮。
崇禎的馬車,除了晚上,一直都沒有停下來過。
沿途下車之後,在各個縣城和鎮子裡的觀察,更像是在隨意的瀏覽沿途的風景,跟隨著的李長庚他們,完全弄不懂,崇禎這麼做到底有何種用意。
就算是要檢視地方上的為官狀況,也得把官員們叫過來,仔細的詢問,才能夠看出其中的優劣。
在經過了一處小鎮上。
鎮子不大,可鎮子上的人卻是不少。
合村並鎮並不是沒有壞處,幾個村子,有許多都是曾經為了掙水,解下了仇的,如今合併在了一起,三天兩頭都會有人爭吵起來。
從而引發大規模的械鬥。
追根究底,還是因為窮惹出來的麻煩。
吃穿住行,吃排在了第一位,而老百姓們在崇禎沒有開辦工廠之前,可都是從土裡刨食吃的。
所以掙的也是自己的命。
為此,官府是安排了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前去擔任鎮長之類的官職,從而解決用另外一種辦法來解決這樣的糾紛。
“榆樹鎮的鎮長,換了把,順便在查一查,看他收了多少的好處。”
在離開鎮子之後,崇禎思索了好長時間,才下定了這個決心。
吏治的敗壞,通常都是從最高層開始的。
只要高層不亂,底層就得收斂著一點,可也不是底層人沒有敗壞的。
在以往,底層的官吏,最喜歡的就是朝廷變法,因為只有變法,他們才有藉口從百姓們的身上,剝下一層皮來。
而是用的名義很大。
朝廷的政令,誰敢不服?
難不成真的要收拾行李去京師敲登聞鼓?
也不是不行,可在崇禎還沒有辦法的年代,這些百姓們就是想要進一次縣城都很難得,路引,身份證明,做什麼事。
那都得說的清清楚楚才成。
不然就是一通好打,然後送進大牢,運氣好的會被放出來,運氣不好的怕是要給人頂罪了。
在崇禎離開的小鎮子,鎮子上的一切設施都是嶄新的。
用的都是水泥修建的新房子,鋪成的新路面。
各方面的設施也都很齊全,可崇禎瞧了一圈,還是感覺很彆扭,小鎮的街道上沒有見到小孩子。
就是許多人家都是關著門躲在家中,冷清的不行。
雖然已經進入了十一月,可也沒有冷到不出門的地步。
事有反常必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