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城頭上捱打的恐懼,讓他們急需要一種改變,哪怕是這樣的改變,在他們看來毫無用處。
於此同時。
城外遠處大明樹立著的瞭望臺上,也已經把這些忙碌看在了眼裡。
“咱有望遠鏡,又不是天黑了看不到,玩這種把戲,有什麼用?聽響聲嗎?”
隨即就把自己看到的東西,用旗語傳遞了出去。
不大一會,火炮就開始調轉方向,重新開火。
這一次,打出去的炮彈,引發的動靜急很大了。
幾乎所有還在擺弄著火藥的建奴們,都被自己聚集起來的火藥給炸成麼粉身碎骨。
“阿敏出了一個昏招,他又不是不知道大明能夠看清城內的動向。”
龔廷祥突地,對這樣的一個人物,心中很失望。
能夠跟著努爾哈赤大小數百戰,從無敗績,後來還打的朝鮮李倧簽訂了城下之盟,在攻打大明的時候,也是氣勢無雙。
怎麼就在最後。
除了這樣的一個餿主意。
“他要跑了,只有這種方法,才能夠搞出大動靜,或許此人以前不怕死,可現在連續的失敗,早就消磨乾淨了他的心氣,對大明強大的絕望,對剛剛成立的大清的失望,都讓他沒有了繼續賣命的榮耀。”
兩軍對壘,攻心為上。
這是以前的戰鬥方式,即便是大明有了火槍兵,也一樣有用。
兵敗如山,輸著是失去了所有。
只有贏了的人才會大小通吃。
連續的戰鬥,並沒有拖垮大明的經濟,反而在拉回去了不少的戰利品之後,讓大明的經濟,再次有了飛速的增長。
也就在此時,不少人都對“窮兵黷武”這個詞,有了另外的一種看法。
打仗還能發財,而且國家還能夠越大越強。
實在是顛覆了他們對於戰爭的一貫看法。
(本章未完,請翻頁)
“瀋陽一下,建奴的氣數也就盡了,往後的戰鬥,肯定不會再是大軍壓境,只能是火槍騎兵跑到他們的後方,零敲碎打。”
用遊牧民族的方法,來還給遊牧民族。
這是李過經過了多次嘗試,得出來的最好的方案。
所需要的花費最少,取得的戰果卻是最大。
而且還能夠逼迫著活不下去的建奴們,自己跑出來投降。
攻城戰剛剛開始,李過已經開始給龔廷祥講解,打下瀋陽之後,後續的戰鬥該如何展開。
“我看過戰國時期的歷史,也看過三國志,上面的謀略,戰法,簡直就是神乎其神,相對於咱們現在的大明來說,連續的幾次戰鬥,都沒有看到有謀略在發揮作用。”
三十六計已經廣為人知了。
然而,隨便一個人只要有心,收集到最近大明的所有戰役,似乎都是用最少的人數,打敗了最多人數的敵人。
說一句以弱勝強,勉強也額可以。
就是建奴們不會同意。
“只要軍隊強大了,要什麼謀略?打就是了,一路平推歸去,這就是堂堂正正的陽謀,躲不開,也最無解,除了正面打敗大明之外,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反敗為勝。”
火槍兵形成了軍陣,火炮在後面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