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的討論。
讓整個分封制和郡縣制的議題,上升到了另外一個高度。
那就是以現在大明的所有國民,到底能夠打下多少土地,最後讓闞玉樹和王盈,臨時算了一筆賬。
結果發現,大明看起來有五千多萬的人口。
實際上能夠拉出去打仗的,根本就沒有多少。
讓本來有些人還覺得大明人口眾多,快要養不活的樣子,恍然反應過來,似乎五千萬人的大明子民。
對於他們所想象的那種攻城略地,根本就不夠用啊。
再次感受到,為何皇上一直在說,手上人不足夠。
缺口也太大了一點。
“皇上,臣覺得,大明現在國庫豐盈,是不是多鼓勵鼓勵民間,多生一些孩子?要是百姓們養不活,大明也可以撥款替他們養著。”
更加極端的人出來了。
這是為了讓大明的人口,在一年翻番,兩年再翻番,十六年之後,已經可以想象,密密麻麻的到底會有多少人可用。
“那什麼養?大明是不缺錢,可餵養孩子的奶粉,誰來出?你嗎?”
提起國庫豐盈,李長庚就心虛的大口喘氣。
眼睛不著痕跡看了看一隻都沒有說話的史可法,站起身來,憤憤不平的問道。
大明是很富有。
可所有的稅收,都沒法過夜。
都是有多少,就花多少。
真要想此人說的,讓大明來養孩子,首先第一關都過不了。
奶粉的價值,可不是隨便一點米糊糊的價值。
“奶粉很貴,那就建設更多的奶粉廠,更多的養殖場,把價格降下來不久得了。”
“張鶴鳴,我看你就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疼,這是說建就能建的?”
李長庚急了。
任何一項建設,從無到有,都是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援的,而且樣子奶牛和建造奶粉廠,對大明來說,都是頭一遭。
沒有經驗不說。
還需要更多的熟練工。
就大明現在這個樣子,官府的官吏都沒有多少盈餘,你給我說多建設幾個廠子。
那是鬧著玩?
張鶴鳴是很熱心做出一番豐功偉績的。
老儒生的想法,可不會被李長庚輕易的打斷。
他反正年紀大了,快要退休了,在走的時候,要是能夠在歷史上留下一筆濃墨重彩,怕是以後死了埋在土裡,都會被笑醒來。
“老夫可以在報刊上刊登一些這樣的訊息,相信許多有錢人,一定會感興趣,只要這些人,把自己家裡的人才,挪出來一些,這樣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張鶴鳴打算搏一搏。
以前對於建設奶粉廠和畜牧場,也是有過報道的,只是建設這樣的廠子,需要的工序太多,讓更多的人才,湧現進那種關外的不毛之地。
是會耽擱在關內的生意的。
兩相比較,最後慎重的決定,先不趟這個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