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想來想去,都沒有辦法把兩者聯絡在一起。
哪怕是袁可立,人老成精,見多識廣,也而不清楚,皇上跳來跳去,雲裡霧裡的話到底是想要表達什麼。
“難道諸位沒有看過《竹書紀年》?不應該呀,朕···我記得是讓印刷廠的人,印刷了好幾千冊的。”
崇禎差點就說漏了嘴。
從一開始不習慣稱“朕”,經常搞混了,自稱“我”。
現在說話的時候,動不動就自稱朕了。
環境當真可怕,培養一個人的習慣,總是潛移默化的。
崇禎在心裡暗自提醒著自己,若是有一天,自己也將要成為了他所厭棄的那一種人的話,他都想不出來辦法,如何去說服自己。
“臣···我等都看過了,周八百年基業,確實是歷史上少有的大業,這也是不受儒生們所追求,所向往的豐功偉業。”
王衝沒有說的是,世上就沒有永恆的王朝。
能有八百年,就已經是一個奇蹟了。
可這話不能當著皇上的面來說,雖然此時已經沒有了因言獲罪這種律法。
崇禎自然知道這件事情。
或許是以前不瞭解儒學想要表達,想要做出的功業是什麼。
可後來總會有人有意無意的向他解釋,傳遞這種最根本的意識。
恢復周禮,恢復井田制,恢復禮樂,恢復國野。
都是為了一個王朝能夠更久遠的運轉下去,歷史上的教訓很深刻。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種規律不曾改變,然而每一次分分合合的都是一場災難。對百姓們是災難,對上層的王宮大族也是災難。
所以就必須找一個能夠更加長久的制度來解決這種頻繁的分合規律。
翻遍了史書,也只找到了周這麼一個朝代。
(本章未完,請翻頁)
既然別的超嗲都是兩三百年,那用一個八百年的朝代制度,不久行了?
往後是怎麼發展的他們不知道,反正只看到秦變法了一次,然後二世而亡,這樣恐怖的例子,誰還會去變法下去?
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嗎?
所以就有了抄作業。
抄誰的?
自然就是抄那個王朝壽命更長的了。
“繼續。”
崇禎頷首說道。
而王衝卻是暗中在心裡流汗,他覺得今日就不應該出門,更不應該去戲院看戲,這種問題是他一個武將能夠回答的嗎?
袁可立暗中可憐的看了王衝一眼。
他老人家已經老了,就不參合這件事情了,只需要帶著耳朵聽就行了。
“史書上都在說秦統一了天下,其實準卻的說法就是,天下一直就在統一,不過是秦把諸侯的權利,給收到了自己的手中,改變了整個天下的格局。”
周朝人家也而是一個統一天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