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十日。
遼東正是豐收的季節。
大片的稻田,都在等著而有人前去收割成熟的稻穀,實在不是一個打仗的好時機。
然而,每一次建奴們扣關的時候,也都是專門挑著大明的軟肋在打。
這一次大明卻挑了一個建奴們正等著這一次糧食的豐收之時,開始了進攻。
風景不算十分的美,但秋天的北方,空曠大氣,視野開闊,風輕雲淡,天高地闊,藍天白雲下是紅色的灘塗,金色的稻浪。
秋高氣爽,雲淡風輕。
遼河,渾河,條河道上的戰鬥有沒有打響。
劉興祚和劉文秀並不清楚。
只是在最後,太子河的戰鬥,卻交給了一直和他們一起廝混的趙景麟。
兩人無心看風景。
算著時間,七天時間一閃而逝,根本就不足以讓他們多做準備。
“粱坊口和耀州,咱們已經拿下了,建奴的抵抗並不強烈,顯然是收縮了大部分的兵力,駐紮在了其他的地方。”
一邊行軍,劉文秀一邊回憶著地圖上的各處關卡和要地。
“本就沒有多少建奴,作戰的大部分都是曾經的大明遺民,也就是······”
後面的話,劉興祚沉默了下去,沒有再說。
一群連奴才都不夠資格的人,準確的說是被建奴們稱之為奴隸的人。
曾經的大明遺民,已經麻木的完全忘了自己的身份。
就是說話的時候,口音也更加的接近滿語,而不是大明的官話。
“他們會想起自己的身份的,以後也會因為自己的大明的漢人而驕傲,相信我,這一天不會遠了。”
瞧著劉興祚的心情很是沉重,劉文秀安慰道。
“這些人在以前是相信我的,相信我可以帶他們脫離苦海,可最後······”
最後他失敗了。
而失敗的代價,就是被建奴們用最殘忍的方法去折磨。
好讓這些人懂得,自由的代價,可不是任何一個人能夠承受的起的。
建奴們給的自由才是自由,自己反抗想要得到的,那就是背叛,只要是背叛就要受到懲罰。
“在後是大明辜負你,也辜負了整個遼東的大明子民。”
劉文秀語氣沉痛的急著說道。
在復州和永寧,他以為那些個地方的百姓們已經生活的夠苦了,可到了蓋州才發現,還有更苦的。
現在他們也見到了比蓋州更苦的一群人。
記得在槍聲響起的那一刻,圍在城頭上的一群人,刷得一下就跑了個乾淨。
剩下的兩個建奴,被他們隨意的射殺了之後。
收復耀州的計劃就成功了。
劉文秀想不通的就是,只有兩個建奴看著他們,為何他們這麼多人不知道反抗?
要清楚,就是中原的百姓們活不下去了,都知道殺官造反啊。
“你呀。”
劉興祚看了看劉文秀,苦笑道:“現在的大明言論這麼自由了嗎?什麼話都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