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到了大順的崇禎。
就開始了深居淺出的生活。
對大明發生的一些事情和猜測,他沒有向任何人說過。
只是更加的沉默。
其中有洪承疇的故去,身邊又少了一位老人,也有對大明現狀的擔憂。
不過權利在交出去之後,這些事似乎也就和他再無關係了。
轉眼一年年的過去。
期間傳來的各種訊息,有俄波戰爭結束。
也有強烈地震和大火使杜布羅夫尼克共和國3/4的居民喪生,城市的大部分被毀。
還有英荷之戰,最後居然是英國人輸給了荷蘭人,還簽訂了一個《佈雷達條約》,英國把在南美佔領的蘇利南歸還荷蘭,並在海上貿易權方面作了讓步;荷蘭則退出北美。
轉眼就是崇禎四十一年(1668年)。
這一年得到的訊息,也都是崇禎十四年的訊息。
山東大地震。
從三月份開始,一直持續到了七月份。
地震波及江蘇、河北、河南、安徽等十幾個省及朝鮮半島。
可以說範圍廣,強度更不是當年的湖廣地震能夠比得上的,一時之間大明損失慘重。
剛好那些地方,也都是人口密集,商業發達的地方。
也就是在那一年。
大明朝廷不知為何,賑災的力度並不是很大,大多數都是靠著商人們自發的賑災。
也正是這一次的地震,使得江蘇、河北、河南、安徽等十幾個省的人,都有了出走海外封地的意圖。
一夜之間,一貧如洗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在加上朝廷之中不知為何,一直都是在互相推諉扯皮。
經過後來披露,則是因為大明的國庫,已經真的沒錢了,就是每年的稅收,都快要入不敷出。
而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朱慈烺在朝廷的朝議之下,又下達了削減軍費的政令。
一時之間,出走大明的人就更多了。
崇禎已經隱隱約約的看到了大明由盛而衰的開始。
歲月流轉,大明的程序,已經不是崇禎能夠管的了的了。
而也正是這一年。
朱慈烺開始前遷都,從長安城,遷到了洛陽。
也就是歷史上,武周時期的都城。
於此同時。
在瞭解到山東地震慘狀的周玉鳳,已經拿出了自己的所有錢財,開始了一場為期兩年時間的災後重建。
也正是這一年。
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周玉鳳不在和朱慈烺住在一個宮裡了,反而是回到了順天府的京師。
方便指揮賑災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