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怎麼可能超越。
崇禎怔怔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誇誇而談。
其中說的都是他這些天想到的東西,只能說,人一旦開闊了眼界,站在同一個高度上,智慧是沒有高下可分的。
崇禎自己能夠想到,旁人也能夠想到。
更何況,看高巖這麼說,顯然不是他一人這麼想。
而是隨同而來的一些學者們,也是這麼想。
只能說,崇禎在當年,還是給一些人種下了一顆叫做科學的種子的。
不然,就是有的人看到了,也不一定能夠想得到。
還會自大的認為,別人的東西,都是走上了歪路。
還有自己的才是最正確的。
「父皇恐怕還不知道,李寄現在已經走到英格蘭這個地方吧?在哪裡人家已經定居了有兩年時間,每一天那個地方都會出現一些新鮮的事物。」
說起李寄,高巖就不由的看向了長安城東邊的方向,雕刻的人物雕像。
那是徐霞客的模樣。
大明是怎麼對待徐霞客的,高巖不是很清楚,可在他的大順,這樣的人足以提升整個國家,對外面的形象問題。
徐霞客本來是在去世的時候,想要回到大明的山陰的。
可最後還是葬在了澳洲這片土地上。
不過,在這裡,高巖也弄了一個叫做山陰的縣城。
雖然現在還是一個小鎮子的規模。
距離長安城還很遠,可在修通的道路之後,隨著人口的增多,也會發展成一個大城的。
「······」
崇禎無話可說。
他想說的,已經都別自己的兒子做了。
還能怎麼辦?
一次很神奇的父子之間的對話,就這麼很潦草的結束了。
等到高桂英她們聽說之後。
就連吃飯的時候,都笑個不停。
在崇禎還在做皇帝的時候,在大明,幾乎提出的任何一項決策,都是可以提升大明國力的。
而且都是不同
於當前大明的所有制度。
新奇,惶恐,卻又不得不去執行。
好在,最後證明崇禎都是對的。
可到了大順,已經被證明是對的東西,大順依然在沿用,可崇禎未曾想到的,人家高巖他們也發現了問題正在補救。
「想大聲笑,就大聲笑吧,好容易想到了一個問題,想要好好的解決,現在看來我扔出去了皇位,還是很英明的,人老了,就再也做不出什麼新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