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月份的時候。
崇禎就接到了從荷蘭傳來的,關於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所有訊息,以及其著作。
他發現,此人的研究很雜亂。
力學、光波學、天文學及數學似乎都有很深的造詣。
其中的擺鐘,也會他發明的,不同於大明的座鐘,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設計的擺鐘目的,不過是把科學實踐和理論研究結合起來,透徹地解決問題。
人家不但設計的擺鐘,還有天文儀器的設計、彈性體碰撞和光的波動理論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這就很了不起了。
現如今大明的座鐘是製作出來的。
可每月都多少人,研究出其中的力與力之間的複雜關係。
只是在應用科學,而不是在研究科學。
兩者之間的理念從一開始都不一樣。
「馬丹,人家的孩子,都是在搞研究,大明的孩子,不是想做官,就是想要賺錢。「
崇禎忍不住怒罵道。
儘管已經把大明的工匠,以及技術人員,研究人員的待遇提高了很多。
可民間的思潮觀念,還是沒有改變過來。
都是官宦子弟,崇禎就弄不明白,為何荷蘭這些國家,父輩都是官員,到了兒子的時候,就可以不再想從事官員這一很有前途的鐵飯碗職業?
看著手中的《雙曲線、橢圓和圓的求積定理》,包括對聖文森特的格里高利的圓求積的反駁的文章。
這還是崇禎二十四年(1651年)人家寫出來的著作。
而那一年的大明有什麼著作呢?
崇禎一時記不得了。
因為沒有印象深刻的東西,可以放在他的腦海裡。
最近的還是昨年《圓大小的發現》,而那一年,大明還想著開疆擴土。
若不是他回到了大明,弄出來了燈泡和電機。
怕是大明依舊沒啥拿得出手的東西。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笛卡兒、了伽桑狄、羅伯威爾、索畢耶以及布利奧,帕斯卡、奧祖以及笛沙格等等許多崇禎還有點記憶的名人。
居然都是在這個時代出現的。
相比於大明此時的科研成果,看起來在應用方面確實做得不錯,可在研究學術方面,真的差距很大啊。
在他離開大明的時候,似乎大明的許多人,都沒有認真的重視起來。
都是關心應用,因為那個能立刻賺錢。
至於研究,學術,這些方面,若不是崇禎當年拉著王盈和闞玉樹他們,編寫了一些教材。
有弄了一些系統的研究課題和方向。
或許大明現在,在這一方面,還真是一窮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