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閒聊之後。
王衝緊繃了許久的心神,再次放鬆了下來。
崇禎說的這些,他並不是所有都相信,不過自己也想到了一套,應對自己子女的好辦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既然有了辦法,也就有了更輕鬆的心情,來陪著崇禎四處閒逛了。
歲月如流水。
轉眼就是一個多月過去。
偶爾有從大明傳來的一些訊息,雖然不是很準確,時間應該也過去很久了,可依然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其中。
不管是大明現如今,穩定的商業稅收。
還是最新的朝廷政令,又或者是道院,新研究出來的技術。
只要做的好,那都是利益所在。
「蕭規曹隨,皇上是不打算改變年號了,其他方面也都是小修小補。」
京師的朱慈烺,繼位之後第一件事本來就是更改年號。
以此來證明,新的皇帝已經繼位了。
然而,隨著崇禎走出大明之後,朱慈烺也已獨自執政一年多時間了,最近才傳出訊息,從今往後,年號再也不需要發生變更。
為的就是讓各行各業,對於計算時間,能夠不用那麼麻煩。
從另外一個方向來說,那就是大明的政令,不會出現更大的變故。
這樣的利好訊息,自然讓崇禎凝聚起來的民心,對當朝的皇帝,更加的認可。
當然,也就留在大明的一些老酸儒們,不爽的嘀咕了幾句,然後也就沒了下文。
王衝在接到訊息之後,立刻就說給了崇禎聽。
每一個新皇帝,登基之後,總想的就是做出一點功績,不管想出來的辦法,合不合時宜。
都要在自己的時代,烙印上自己的痕跡。
不然總覺得,自己的皇帝,是白當了。
朱慈烺這一番動作,弄出來的事情,可是大出旁人意料之外。
新官上任還三把火的,現在新皇登基卻沒有做出多少改變,讓一些想要投機取巧的人,多少有點失望。
「哈哈,朱慈烺這小子,性子可是務實的性子,想要讓他改變一點政令,必須是看到了可以讓大明更近一步強大的可能,不然就只能在原來的律法和朝廷制度上,修修補補。」
崇禎得意的哈哈大笑一陣。
他是知道,修補也是需要本事的,唐玄宗的教訓,現如今大明的許多人都知道了。
好好的武周時期,那麼厲害的軍事實力,那麼富有的朝廷,就是因為胡亂的折騰,然後大唐就沒了。
說是藩王之亂。
可要是歷史的某些記載沒有出錯的話,應該是唐朝的衰落,應該是從唐玄宗時期開始的。
推倒了武周時期的制度和律法,這個並不是多大的錯誤,可你也要弄出一套相應的制度和律法才成啊。
只知道破壞,卻從來都沒有建設。
有多厚的家底,也經不住這麼糟蹋。
更何況,還融了紀功柱。
這就更加的讓人無語了。
歷史這種東西,沒有人能夠從當中吸取多少教訓,除非是經不起更多的損失,不得不暫時的‘以史為鑑"。
畢竟這種做法簡單,還可以給他弄到不小的名聲。
王衝琢磨著,自己是不是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大明的學校去接受教育。
也就自己成婚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