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老天爺若是開眼了。
怎麼打都是勝仗。
不然再如何努力,都是輸得一塌糊塗。
畢竟就是《三十六計》當中,也說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兩次攻打扶桑,最後都是一樣的結果敗北,不知咱們大明,有沒有應對的手段?”
楊廷麟看了一眼洪承疇,小心的問道。
雖然兩人都是將軍的職位。
可就權利而言,洪承疇到底是要比他高上半籌。
“我
(本章未完,請翻頁)
原以為,是船隻走到了海上,還沒有到達扶桑,就被颶風掀起的海浪打翻的,可聽你的意思,是說打上了岸,最後不得已才退出陸地的?”
在來的時候,洪承疇也沒有閒著。
方案做了不少,就是參謀們對隨時出現的危機,都有著不同的應對措施。
洪承疇把這種元朝兩次攻打扶桑的事件,當成而來一種給自己失利找藉口傳說,可也不妨礙他因為這種神奇的天時,來做出自己的軍事規劃。
“我還派人潛入對馬島,查詢了一下這方面的訊息,確認之後確實是這樣。”
楊廷麟說道。
“這麼說的話,那麼這一場進攻扶桑的計劃,都會我大明的火槍兵很有利了。”
洪承疇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找了一個應對辦法。
“從東征的過程來看,元朝東征的失敗的主要原因蒙古軍隊不適合跨海作戰和登陸作戰。
蒙古騎兵擅長草原、平原作戰,一旦進入南方熱帶雨林以及山區就不滿發揮自己的長處。扶桑列島距離中原大陸很遠,而且地形崎嶇,只能依靠海軍來登陸,然後進行登陸作戰。
但是扶桑的地形也不利於騎兵的施展。”
剩下的話就不用說了。
不適合騎兵作戰,那麼就一定適合步兵作戰,剛好大明最厲害的就是火槍兵。
天時似乎並不是如洪承疇自己想象的那麼恐懼。
而地利,則是更對大明士兵的進一步最佳化。
山道崎嶇,林深密茂,這些都不是問題。
大明計程車兵,打過比這個還要艱苦的戰鬥,小小的叢林作戰,只會對大明計程車兵,有所加成。
楊廷麟點了點頭,若有所思。
他忽然發現,只要後續的運輸船隊,能夠迅速的把物資,投放在戰場上,攻打扶桑就是一場簡單的戰功盛宴。
**
天高海闊,萬里晴空。
“轟隆隆”的鐵甲戰艦行駛在了最前面,乘風破浪而來,速度快的比順風的樓船都要快上許多。
這還是鐵甲戰艦沒有全速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