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爌討了個自討沒趣。
眼巴巴的找上門來,是想要討論討論天下大事的。
可人家談論的東西,自己總覺得膩歪,然而實際上就是聽不懂,更有一種喜歡財富,卻又厭惡財富的神奇感受。
對說起自己收受賄賂的事情,更是一口否定。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送禮只是一個藉口,只有談天說地,才是正經事情。
可實際上是怎麼回事。
誰都清楚,只是不點明而已,這是約定成俗的潛規則。
被陳新甲一口叫破,臉上還是有些掛不住的強自爭辯了一下。
之後,就沒有之後了。
“為何不和他說個清楚?”
兩人換了一個地方,陳新甲不解的問道。
“為何要說清楚?道理很明確,只有他不想承認而已,你真認為人家不懂?”
史可法曾經也像韓爌這麼固執過。
然而眼看著大明在崇禎登基之後,國力蒸蒸日上,也就想要弄明白其中的起一些問題。
在他所學的書籍當中。
他已經找不到答案了。
就像:修路是個大工程,勞民傷財,為何會讓所有的百姓將要衣食無憂,只要肯出力氣,就能勉強養活一家人。
還有:工匠的聚集,為何能夠創造出殺傷力巨大的霧氣,不是都說奇技淫巧嗎?事實的結果為何都和書上,還有旁人告訴他的背道而馳。
直到他開始接觸的數算,透過一組組之前從來沒有見過的陌生數字,一點點的計算之後得出了一個讓他瞠目結舌的結果。
一門機率學,讓他知道,當時在薊通兩地若是沒有那些火槍兵,擋住皇太極他們入關破壞的話。
那麼大明的實力,就會因為這一次大損,相反的建奴就會獲取了翻倍的增長。
到時候,大明丟失的可就不止薊通兩地的財富了。
從山海關開始,寧錦一帶,也會全部在皇太極的鐵蹄之下,要知道那時的袁崇煥還在固安防守,寧錦防線上根本就沒有主力存在,更別說有指揮才能的將軍了。
資料是最直觀的對比。
剛好史可法在數算上面,還有點天賦。
所以他才對韓爌這樣的人不待見,透過各種訊息的總結,就是此人為了自己的官位和權利,才導致了這一次天下的震盪。
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觀察,這樣的人,在他的工程隊伍中簡直不要太多,能夠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卻不管逼人的死活。
這個和他所需的聖賢書上的內容可是大不相同。
直到剛剛的一次簡短的對話,他才明白,一個人居然可以給自己找出這樣高上的理由,偏偏要是站在曾經的學識,和見識當中,根本就找不出反抗的理由。
這部由於的想起了皇上經常說的話:人家就是要把你拉到和他一樣愚蠢的智商水平上,然後用自己的豐富經驗打敗你,而你能夠做的就是跳出來,若不然就等著跟他一起蠢下去吧。
畢竟你叫不醒一個總是裝睡的人。
陳新甲有些疑惑,在很多時候,史可法的許多言論和神奇的判斷,也不是他能夠聽得懂的。
只要其中夾雜著一些資料,那就更是彷彿聽天書一樣。
“他聽得懂,為何還要那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