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或許在做許多事的時候,多有疏漏,田守新可是不同,一直在宮中做事,沒有一點眼力勁,早就被麥島那個角落裡,做花肥了。
“他現在也是一身官司,全部都是那些老人鬧得,為了錢,這些人可是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啊,皇上。”
提起田守新,王承恩就大倒苦水。
原以為慈幼局的工作已經很難做了,可對比之後發現,養濟院更難。
一開始接收的老人,都還沒有什麼。
家中已經無人了,只剩下老人一個,沒有照應的,根本就活不了多久。
而這樣的老人,照顧起來,雖然費事,卻都還算安穩。
有時候,老人的身體好一點,也會幫著乾點活,補貼一下養濟院的錢糧。
用他們的話說,要想養濟院繼續開辦下去,單憑朝廷的支出,肯定是很困難的,他們還能動彈,就多做一點活。
而透過了田守新的關係,攬到的活都不重,也不復雜。
不是搓麻繩,就是編草簾子。
又或者有手藝的,還會跟著做扇子,做掃把,做草帽。
反正只要簡單就好,也沒有人限制他們必須做多少,就是一天到晚的到處亂逛,也沒有人說他們什麼。
畢竟,都這一把年紀了,腿腳還不利索。
跑也跑不了多遠。
然而總有意外發生。
“聰明”的人,總能看到其中的“商機”。
於是在一些地方,不斷的有老人編著故事,說自己一無所有,就只有一人活著。
然後就申請去養濟院住著。
不但管飯,還有人照顧,簡直就是天大的大好事
(本章未完,請翻頁)
。
然而壞就壞在,好事都不是一個人的,崇禎規定了,年紀超過了一甲子的老人,就會領到一筆可觀的退休金。
而這筆錢在老人不在了之後,是不會發放的。
於是田守新的麻煩事就來了。
“拐賣老人”,一個很新鮮的罪名就這麼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大明。
要知道,古往今來,只有拐賣婦女,拐賣孩童,還從來都沒有發生過拐賣老人的事情,畢竟在以前,一個老人不但幹不了多少活,還會多出一張嘴來吃飯。
無論如何都算是一個家庭的負擔。
可現在,這樣的拐賣老人事情就發生了。
然而,老人的家人,給出的理由也很明確,就是拐賣老人的這些人,要的就是這些老人的退休金。
最後的結果就是,田守新和王承恩都面臨了一樣的危機。
崇禎聽著王承恩說的這些,就彷彿是在聽一個很離奇的故事。
而故事中的事,讓每一個聽到的人,都能夠大吃一驚,還暫時找不出破局的辦法。
“朕相信,你麼應該也去找過李長庚了,他是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