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械兩個字上面,袁可立加重了語氣。
徐光啟他是認識的,就是沒想到有一天此人會有這麼大的成就。
有了這種準確的報時機械鐘,所有的時間,就都有了更準確的標準,人們也就不需要抬頭看天色,然後算計現在大概是什麼時辰了。
省時省力。
簡直就是開創性的壯舉。
“是機械鐘。”
當日,在崇禎離開徐光啟的院子之後,徐光啟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弄出了一個簡單的成品。
然後有經過了眾多的人,一起來精簡這一器械。
五天時間,就讓最原始的機械鐘縮小了一半,此時需要的材料,也已經大大的降低了下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到最後投產。
那就更容易了。
雖然到現在,還沒有大範圍的普及開,可那也只是遲早的問題。
如今只要有機械鐘的地方,衙門的上下班時間,就更準時了。
袁可立只看到了方便實用,暫時還看不到準時這一條件,會產生多嚴謹的社會秩序。
當然。
崇禎也不知道這一點,只是覺得這東西能夠賣上價,還能夠讓衙門和工廠上下班的人更準時。
內在的社會秩序。
他本就是學渣,只會拿來主義,那會潛心的研究。
就算是想要說出一點道理,也都是似是而非。
也就現在做皇帝久了,磨練出來了一點對整個國家的新看法,改良某些制度的時候,也不會挑著好的先用上。
而是看合不合適了。
至於想要改動,暫時還做不到,他能做的也就替換。
“這東西好啊,聽說還能夠再小一點,帶在手上?”
這是崇禎建議的,至於以大明現在的手藝人,能不能夠做到,他就不知道了。
“應該沒問題,就算現在不行,以後也一定能行。”
崇禎說的很確定,讓袁可立眉頭一挑。
袁可立是見過機械鐘的,一人高,還很笨重,他想不出來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每日一個人都擁有。
不過他相通道院裡的人,能夠做出這樣的東西。
在他的心目中,如今的道院,可都是創造奇蹟的地方,不知道多少工匠想要進去瞧一瞧。
為此,皇家百工學府的學費聽說都要漲了。
兩人沿著官道的路邊,一邊散步,一邊聊天。
聊著聊著,就又聊到了遼東,準確的說是聊到劉興祚的身上。
“老夫想不明白,皇上為何要給劉興祚一個將軍的職位?”
一開始他是沒有弄明白,將軍到底是什麼職位,之前的大明,各種雜號將軍都有,不過是一個稱號。